批评家往往说他是独裁者,是个革命家,是会彻底推翻美国现行政治制度的。这位被称为是“独裁者”的美国总统是()
A.罗斯福 | B.尼克松 | C.里根 | D.克林顿 |
穿越时空隧道,假如让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掌握国家的行政权 | B.是军队最高统帅 |
C.是国家的元首 | D.由民选产生,对议会负责 |
麦迪逊认为:“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为解决这个“最大的困难”,美国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联邦制②创立责任内阁制③实行三权分立④总统对国会负责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两院制可以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让共和国获得一个安全的锚。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 |
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
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 |
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衡 |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说中说:“在19世纪,受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得克萨司斯州的众多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克林顿的这一论断说明了()
A.美国政府将会逐步增加奖学金 |
B.信息时代对知识的依赖性逐步增强 |
C.美国政府将严格控制土地资源 |
D.政府的奖学金成为人们起家的本钱 |
下图的卡通画在美国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为改变漫画所反映的状况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共和制 |
B.实行联邦制 |
C.推行两党制 |
D.确立三权分立制 |
时至今日,美国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外贸等国家权力;同时,各州政府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现象典型地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邦联制原则 | B.分权制衡原则 |
C.联邦制原则 | D.民主选举原则 |
据统计 1789—1998 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文职官员共有16人,其中总统2 人,内阁部长1人,参议员1人以及法官12人。其中有7人(全部是法官) 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 B.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
C.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 |
独立战争期间的大陆会议在国会代表权的问题上分歧严重,部分代表提议设置两院制而非简单众议院制,以平衡大州与小州的利害冲突,但这一提议最终被搁置。导致该结果出现的主要因素是美国:( )
A.中央集权的呼声较高 | B.大州的力量举足轻重 |
C.小州决定着战争走向 | D.分权理论还不够成熟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原则是
A.共和制 | B.联邦制 | C.民主制 | D.权力制衡 |
持枪权在美国被视为最重要的个人自由权利之一。从最初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民兵,到规定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持枪成为一种传统。因此,奥巴马总统的控枪令引发多方的不满情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控枪令涉嫌违宪,交织着传统与现实,利益与党争的冲突 |
B.控枪令引发的不满情绪表明美国社会对公民生命权的漠视 |
C.公民权利通过政府的分权制衡原则得以保障,无需控枪 |
D.公民持枪权是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赋予公民个人基本权利 |
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 B.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
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 D.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
“经过革命的洗礼后,这个国家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土地受到人们的羡慕。”这里的“国家”是()
A.德国 | B.法国 | C.英国 | D.美国 |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时间有早有晚而已……”下列与此判断相符的历史事件有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
B.英国圈地运动、美国两党制形成 |
C.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 |
D.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