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发起《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P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活动中,“恢复高考”高票当选1977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面表述不能够成为其当选理由的是
A.推动大学招生重新启动 |
B.改变了国家民族发展轨迹 |
C.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
D.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命运 |
1977年9月邓小平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目的是
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 |
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 |
C.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 |
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 |
2014年全国新高考方案获得通过,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关注。下列有关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西汉太学的设立,是我国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
B.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
C.1965年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D.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 |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在此讲话的影响下( )
A.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
B.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
C.我国文艺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 |
D.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关于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 B.②③④① | C.④③②① | D.④①②③ |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后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
重学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受教育的相对公平公正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新中国《共同纲领》中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展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是
A.新中国的教育是“民族的” |
B.新中国的教育是“大众的” |
C.新中国的教育是“科学的” |
D.新中国的教育是“全面的” |
阅读下列材料,可以看出当时( )
①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②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③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④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A.基础相当薄弱 | B.照搬苏联经验 |
C.强调政治导向 | D.发展急于求成 |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高度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他( )
①提出了“双百”方针
②恢复了高考
③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表是20 世纪50 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院系调整前 |
院系调整后 |
法学院 |
建筑工程系 |
农学院 |
土木工程系 |
文学院 |
水利工程系 |
工学院 |
机械工程系 |
理学院 |
动力工程系 |
航空学院 |
电机工程系 |
|
无线电工程系 |
|
石油工程系 |
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有计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适应“211 工程”建设的需要
D.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
时间 |
1977年 |
1979年 |
1984年 |
1988年 |
2008年 |
2011年 |
录取率% |
4.8 |
6.1 |
28.7 |
24.6 |
57 |
72.3 |
表中高考录取率的变化意在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在短时期内已经实现了普及
B.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我国高等教育是在曲折中发展起来的
D.我国高等教育的录取率是与经济发展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