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欧北美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思想文化也在发展。
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10分)
中国农耕文明成就辉煌,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分析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9(组合)出自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该组图揭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基本特征?
(2)图10、11、12均出自《天工开物》,反映了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的部分面貌。
① 依照示例,指出图11、图12所表示的手工业部门:
示例:图10──纺织业
图11: ;图12: 。
② 图10所示的花机(花楼机),专门织造 。
A.棉织品 | B.毛织品 | C.麻织品 | D.丝织品 |
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图13描绘了明朝杭州北关地区“夜市”的繁华。追溯历史,杭州早在 (朝代)就有了夜市。
(4)北京的街巷,如米市大街、骡马市大街、果子巷,又如油坊胡同、石作胡同、酱坊胡同等,这些街巷名大多在明清时期就有了。
结合图13和上述北京街巷名所透露的历史信息,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纷。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所矣。——贾谊《论积贮疏》
请回答:
(1)材料一《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所反映的耕作方式中国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2)材料二的白居易诗中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1分)有哪些基本特点?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经济政策?谁是这一政策的首倡者?
(4)你怎样评价材料三所体现的政策?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另外,雅典居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不享有公民资格,如奴隶、妇女和外国侨民。这些群体的人从事劳动,雅典公民搞政治。”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材料三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原因?“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既加强中央权力,同时又避免专制独裁的?
(2) 材料三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英近代民主政体形成特点的认识。(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4分)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擅自《大清会典》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分)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5分)
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二: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三: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回答问题:
⑴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⑵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4分)
⑶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此以前,根据现行法令准许武器、弹药或战争工具输出西班牙的执照,在今后的一切输出中,事实上将认为已被撤销。凡违犯本次决议的任何规定,将武器、弹药或战争工具直接或间接输出或使其得以输出者,将处以一万元以内的罚金或处以五年以下监禁或二者并处。如总统认为本决议所述情况业已终结时,总统将停止此项事实予以公告,本决议的规定即将因之停止实行。 ——引自《美国外交实录,美国对外关系史文集》
材料二 佛朗哥说:“罗斯福总统的行为像一个真正的君子。他的中立法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姿态。” ——引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罗斯福说:“假若我邻居的房子着了火,而我有一节花园浇水用的皮带管,……我不会在救火前对他说:‘老兄,这根水管花了15美元,你将按价付款才能使用。’”
——引自罗斯福1940年12月的演说词
阅后请回答:
①材料一出自何时通过的什么文件?材料二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②材料三“假若我邻居的房子着了火”主要喻指什么? 为什么要用“邻居”来比喻?
③材料三“皮带管”主要喻指什么? 罗斯福演说的目的是什么 ?
④对比材料一、三,美国外交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实质反映了什么矛盾斗争?
⑤材料一中称美国总统在必要时拥有“停止上述决议规定”的权力,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结合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是如何行使这一权力的。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史》上册
请回答:
(1)结合美国的历史,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实验时期”大致是哪一阶段?所谓独立战争后“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是一种什么状况?存在哪些弊端?
(2)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请从历史经验和当时美国的状况加以分析。
(3)依据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如爱赛亚·柏林所说的:“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深远的影响。”
——科恩《科学中的革命》
材料二 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也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牛顿的原理和方法”指的是什么?说明牛顿的成就对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的“哲人们”指的是哪些人(至少写出两位思想家)?这些“哲人们”发现了哪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3)根据材料三,简单说明启蒙运动对哪些国家的政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欧洲、美洲、亚洲各举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北的要求。……英国则把海利歌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对法政策与在亚洲的对俄政策)给与帮助。
──摘自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1877年7月)
材料二 两个大国都希望把全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得商业收入。……(英国与德国)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难道现在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摘自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1899年12月)
材料三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和约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摘自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四 (英国)于1935年6月18日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英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说明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英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帝国主义国家间关系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农耕图 五谷六畜图
材料二 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这一规模的大量生产所意味的东西,从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尔的以下这番无可非议的大话中可觉察出来:“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900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据此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所述的是什么生产方式?从材料中看这种生产方式的一大特点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有什么弊端?
(3)依据材料三,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对此,你有何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材料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原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材料四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请回答:(1)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社会革命和关注民生方面的重要活动。
(3)结合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
(4)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变化及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材料二 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土地所有权。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4)上述材料旨在说明什么的变化?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第一项,本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国会。……第七项,凡通过众议院及参议院之法案,应于成为法律前呈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如批准该项法案,即应签署之,否则退还之。……第二条,第一项,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任期为四年。……第三条,第一项,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其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非玩忽职守,得终身任职。……”
——引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信仰等自由;……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社会主义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表现为两种形式:国家财产(全民财产);合作化集体农庄财产(各集体农庄财产、各合作社财产)。
──《1936年苏联宪法》
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杜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第六条,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两个文件在国家权力机构的设置上和体现的政体上有何相同点?其意义何在?
(2)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二,两个文件反映的政权性质有何不同?在维护民主权利方面哪一个文件的作用更大?说明理由。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这两个宪法的影响下,两国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共同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体制对民主法制建设有何负面影响?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黎耕图 五谷六畜图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
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