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A. | 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 B. | 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
C. | 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 D. |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
某同学学完欧洲某次思想解放运动后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泯神性破禁锢理性领风骚;下联:灭王权反专制民主掀骇浪。据所学知识判断,横批应是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启蒙运动 | D.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
分析下面人口简表,导致人口户数剧减的主要原因是
皇帝纪年 |
公元纪年 |
人口户数 |
人口指数 |
太祖开宝九年 |
976年 |
3090504 |
100 |
仁宗庆历八年 |
1048年 |
10723695 |
346 |
徽宗大观四年 |
1110年 |
20882258 |
676 |
高宗绍兴三十年 |
1160年 |
11375733 |
368 |
光宗绍熙四年 |
1393年 |
12302873 |
398 |
A.政治形势 B.生产力水平
C.社会动荡 D.思想文化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 ( )
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
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
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
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A. | 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 B. | 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
C. | 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 D. |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
下列关于美国联邦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联邦议会参议员按人口比例产生 |
B.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
C.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发生权力冲突由联邦最高法院依据宪法裁决 |
D.各州在行政不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
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扮演角色重要,其形成的根本目的是( )
A.通过多种手段影响政府政策 |
B.维护各利益集团的自身利益 |
C.促进社会利益多元化 |
D.争夺最高统治权 |
马克思指出:“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马克思反对皇权主义 |
B.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
C.小农人数众多却互不来往 |
D.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
中西虽然治国理念不同,但在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方面却不谋而合,下列能够反映这种相同点的有( )
①行省制 ②联邦制 ③君主立宪制 ④一国两制 ⑤代议制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杨宁一认为,在开创现代民主的实践中,各国特点迥异:“重自由而轻平等”、“突出平等的价值而对自由的保护不足”、“较好地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使之相对均衡”。与此相对应的事件应该是( )
A.美国独立战争英国革命法国革命 |
B.英国革命中国革命法国革命 |
C.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
D.中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
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时,有人说:“(他)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匍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该思想家
A.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C.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
D.主张建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
《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
A.划分田地 | B.因地制宜 |
C.精耕细作 | D.优选种子 |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直接来源于西方启蒙思想 | B.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
C.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指导思想 | D.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
有学者分析,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上层精英一直把民主看作洪水猛兽。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康德这些先哲们,对民主最大的恐惧是所谓“多数暴政”。而19世纪中期,“到处都在促进民主”。这位学者认为民主制度形成的动力是( )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 B.民众广泛参与的革命 |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 D.欧洲君主制普遍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