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A.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 B.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 |
C.人们的审美观向西方看齐 | D.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
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
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 | B.中美文化趋向融合 |
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 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 |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杜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
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 )
A.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
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
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
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不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
A.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 |
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
C.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
D.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社会宴宾堪代戏,笙箫锣鼓一齐鸣 |
“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彻底冲破传统婚姻束缚 | B.受到西方文明观念的熏染 |
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 | D.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 |
为下图这张合影所配的最合适的“解说词”是( )
A.学有所成的中国首批留学生 |
B.中外合作共修铁路的见证者 |
C.世界最先进的铁路的设计者 |
D.中国铁路自主建设的拓荒者 |
读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05年 |
合 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一人户 |
11.85 |
8.46 |
12.12 |
14.13 |
二人户 |
12.43 |
14.27 |
23.51 |
28.67 |
三人户 |
20.67 |
33.5 |
39.58 |
37.57 |
四人户 |
23.22 |
24.1 |
14.31 |
11.11 |
五人及五 人以上户 |
31.83 |
19.67 |
10.48 |
8.52 |
A. 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B.大家庭逐渐消失
C.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
D.家庭观念日益淡薄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go),“好度由途”(how do you 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 )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上海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
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
A.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
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
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
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
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
A.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
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
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
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
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