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改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三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一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内容分析,为什么钱穆认为“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
(2)材料二中所说的“汉朝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梁启超对辛亥革命有如此高的评价?
(3)概述材料三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主要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误读”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族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威胁我们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它的政治各方面。” 
——孙中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19世纪后半期中国持有与材料二中孙中山相似看法的派别。概括说明他们误读西方文化的原因。孙中山是如何弥补西方政治制度不足之处的?(4分)
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要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朋友多了路才好走,我们应该通过坦诚深入沟通、增信释疑,应该秉持和而不同理念、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应该坚持互利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共同发展,应该变赢者通吃为各方共赢,共同做大亚洲发展的蛋糕,共同促进亚太大繁荣。
——摘自习近平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如何以包容的姿态融入世界,以防止外交“误读”的?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国际交流中的“误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墨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我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历史选做题】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请同答以下问题:
(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2分)
(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6分)
(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十五、十六世纪开始的“东西方碰撞与交融”到清代的康熙中后期,却突然沉 静了下来。从表面上看,17世纪后期直至19世纪初期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西方技民主义 者无暇顾及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世界,为清王朝的发展提供了 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 但是在15、16世纪“世界史整体格局”已经形成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安定环境并不能给清 王朝带来真正的发展机遇,相反地,它更隔阂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了解与联系。当时,传统 中国应对的最好方式,是需要不断的“东西方碰撞与交融”,在碰撞与交融之间逐渐适应世 界历史的前进。但遗憾的是,中国没有主动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从而使得中国与西方的“碰撞与交融”突然沉静了下来,这无疑使清王朝的中国失去了调整自身、适应世界历变迁的持续性的机遇。
—摘编自陈支平《以世界史视野看清代的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作者关于影响清朝发展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得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湾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除。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应加倍税收。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税收。
问题: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7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
(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两伊战争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