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映”模式 ②“侵略——革命”模式 ③“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 |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 |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
1881年,曾纪泽在一份上疏中写道:“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文中所及中俄交涉的事件是( )
A.俄国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 | B.收回伊犁的外交谈判 |
C.俄国等干涉清政府割辽东 | D.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赞颂了(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 B.左宗棠收复新疆 |
C.邓世昌英勇海战 | D.刘永福抗日斗争 |
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 90.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广西人民掀起抵制洋货运动 |
B.从国外进口的洋货数量不大 |
C.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
D.广西买不到外国的棉纺织品 |
萨拉·罗斯在《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中说,“历史上曾经有一刻,当英国和中国因两种花木——罂粟和山茶——兵戎相见时,世界版图以两株植物的名字重新划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和茶叶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
B.中国茶的热销导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进而引发了中英战争 |
C.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鸦片贸易和夺取制茶技术 |
D.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代表的资本主义和茶叶代表的农耕文明的战争 |
在十八世纪末年的中国,纹银一两兑换制钱七八百文,19世纪初年,为一千文上下,1821至1838年,由一千二三百文,以至一千六百余文,四十年间,银价上升一倍。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合理解释是( )
A.中国白银产量锐减 | B.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
C.鸦片走私入口激增 | D.富有之家囤积白银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掀起瓜分狂潮 |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
C.扩大资本输出 | D.割占中国台湾 |
阅读下列组图,它们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
A.兴兵于广东,定都于南京 | B.有科学的革命纲领指导 |
C.担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使命 | D.以推翻清王朝统治为目标 |
清政府签订某一对外条约:“大清皇帝、大英君主,因视两国情意未洽,今愿重修旧好,俾嗣后得永远相安。……第三款 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候本国谕旨遵行。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关大臣作为代国秉权大员,觐大清皇上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据此可知,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
《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
B.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
C.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
中国国宝圆明园鼠首和兔首。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的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像中的鼠首和兔首,引发中国抗议,轰动全球。文中“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与哪一事件相关?(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
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 )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
B.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中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此条款标志着
A.清政府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 B.华夷观念已经改变 |
C.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 D.中外关系趋于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