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开放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 D.获得最惠国待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记载:“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由此推断这段文字应当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条约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项内容都有的是:(    )
①《南京条约》②《辛丑条约》③《马关条约》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中华民族的奋起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晚清政府的改革 D.近代的民主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C.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林则徐在《拟喻英吉利国王檄》中曾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怀绥远,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历以富庶,赖有此也。……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又外国之呢羽毕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外国所必须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林则徐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②中国是世界的重要原料供应地
③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是强国富国之路
④保持两国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时制作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他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总体来看通商口岸的开设由沿海向内地深入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③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意图相关
④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路线相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C.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D.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不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①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②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太平军占领上海后,清朝海关瘫痪。下图所示为1854年的一段公告,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谨告在华美国商人:
签名于此的金能亨副领事奉命告知在上海的美国公民,他从美国驻华公使馆获得指令:鉴于目前的形势,只要清国允许其他国家的船只自由出入港口而无需交纳海关税,那么,美国船只也只需在出发港提交文件,而无需出具清国的海关结关证明。

 
A.清政府授予列强进出口免税特权
B.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C.外商利用租界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D.美国此举损害中国关税主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唐代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
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官营手工业
B
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C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经逐步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带动了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
D
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美国赢得了独立,建立了第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莫里逊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在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近代外交留下过这样的印记:1842年丧失关税自主权;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30年收回关税自主权;1943年,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对以上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整个近代外交是一部屈辱史
B.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了原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C.中国外交正逐渐走向自主
D.收回关税自主权表明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强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材料反映出晚清当局者在十九世纪后60年(      )

A.无所依傍和茫然自失的心理
B.面对民族战争的矛盾心态
C.民族抵抗意识的完全丧失
D.传统意识支配下的排外心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两伊战争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