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英国侵略者说:“中国的禁烟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终于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段话表明(    )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借口
B.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
C.“夷兵之来,系由禁烟而起”
D.战争后强迫清政府惩办林则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半殖民地”的理解准确的是(    )

A.政治上被帝国主义占领
B.丧失了部分主权,形式上保留了自己的政府
C.丧失了全部的主权,保留了封建主义
D.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产生了资本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

A.“天朝上国”思想依然浓厚
B.进入与西方平等交往时期
C.国人对中西新关系没有异议
D.洋务运动得以迅速兴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     )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向中国倾销鸦片 B.打开中国市场
C.向中国输出资本 D.妄图瓜分中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在评论某场战争时指出“(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此后,中国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场战争与下列战争形势图相符的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谳员独自审断。与此相关的是西方人在华的(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关税自主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朝政治腐败
C.鸦片走私利润丰厚 D.英国国内市场的不景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0年,澳门的葡萄牙人、美国领事等告诉林则徐,英国即将对广东发动战争,林则徐认为这是“谣言”、“虚张”。上述史实反映了

A.美国为取得在华优势地位而抵制英国
B.林则徐以天朝上国观念判断中英关系
C.英国国力不及中国而采取的恫吓策略
D.葡萄牙排斥英国而力图垄断东方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经历了向西方学习逐渐深化的历程。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阶级矛盾加深 B.“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
C.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两伊战争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