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美国《世界箴言》说:“一次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正在形成。”与这里的“新马歇尔计划”对应的“旧马歇尔计划”出台的时间是 ( )
A.二战前夕 | B.二战后初期 |
C.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后 | D.苏联解体后 |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护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
B.“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
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
D.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
美国曾经大规模地深度卷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也曾为中东和平做过不少努力.由此可见,美国制定海外战略的实质是
A.努力建立单极化世界 | B.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霸权地位 |
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 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
二战后的美苏争霸不同于一战前的英德争霸的特点有
①争夺的是世界的霸主地位
②核武器成为争霸力量
③以军事集团为基础
④体现了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他所指的是
A.遏制理论的提出 |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D.北约集团的建立 |
“冷战”的主要形式包括
①经济封锁 ②外交对抗 ③军备竞赛 ④军事进攻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
B.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
C.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 |
D.标志着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
二战后,盟国在东京设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纽伦堡设立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对东条英机、戈林等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是
A.《洛加诺公约》 | B.《国联盟约》 |
C.《联合国家宣言》 | D.《非战公约》 |
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
C.德意志民族的分裂 | D.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物 |
促使美苏对外争霸攻守态势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中国的关系如何 | B.第三世界的兴起 |
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
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双方力量对比
A.战略优势在美国 | B.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了美国 |
C.双方力量势均力敌 | D.苏联军事实力大于美国 |
40年代末,东欧流行一句俗话:“马克思是上帝,列宁是耶稣,斯大林是圣保罗,铁托是第一个新教徒。”反抗苏联的领导、拒绝斯大林体制的“铁托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词典中的一个新词。五六十年代,东欧的“新教徒”越来越多,从其思想行动来看,最“铁托主义”化的是
A.哥穆尔卡 | B.卡达尔 | C.杜布切克 | D.齐奥塞斯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