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
C.德意志民族的分裂 | D.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物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 有一幅漫画,图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材料三 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1)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指什么?
(2)材料2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起劲地扳手腕,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反映了什么?赫鲁晓夫头上的汗滴又说明了什么?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促使美苏对外争霸攻守态势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中国的关系如何 | B.第三世界的兴起 |
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
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双方力量对比
A.战略优势在美国 | B.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了美国 |
C.双方力量势均力敌 | D.苏联军事实力大于美国 |
40年代末,东欧流行一句俗话:“马克思是上帝,列宁是耶稣,斯大林是圣保罗,铁托是第一个新教徒。”反抗苏联的领导、拒绝斯大林体制的“铁托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词典中的一个新词。五六十年代,东欧的“新教徒”越来越多,从其思想行动来看,最“铁托主义”化的是
A.哥穆尔卡 | B.卡达尔 | C.杜布切克 | D.齐奥塞斯库 |
以下对联合国权力运行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维和行动必须通过联合国大会批准 |
B.安理会由中、法、苏、美、英五大国组成 |
C.安理会在决定实质问题时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 |
D.安理会的任何一个理事国都拥有否决权 |
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
①都带有十分明显的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②都是在大战结束后召开的 ③都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④都决定建立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他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他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I、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II、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1)材料一所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指出其签订的背景。
材料二:联合国维和行动始于1948年。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在巴勒斯坦设立了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联合国向中东地区派出第一支维护部队;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经过半年的努力,全体一致通过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决议。在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的坦克冲进科威特的当天,联合国通过了要求伊拉克停止侵略无条件撤出的660号决议。
表格1:联合国促成的维护国际安全的部分协议或条约
签订时间 |
协议成果 |
1963年8月5日 |
《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
1968年7月1日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1975年8月1日 |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 |
1992年11月30日 |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
1996年9月10日 |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
(2)依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在维护和平方面的贡献。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平是全人类最大的福祉。但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以下关于右图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战役是在德黑兰会议上决定的
②该战役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
③该战役加速法西斯德国走向灭亡
④该战役发生在1943年6月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她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材料四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针对该事件,四则材料有哪一方面相似(同)的记录?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四则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认为造成观点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作
为一名高中学生,你还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950年10月5日)斯大林致毛泽东电……如果中国只是消极地等待,而不是进行一场认真的较量,……显示出自己的力量,那么中国就得不到这些让步。……甚至连台湾也得不到,……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让它现在就打,而不要过几年以后,……您(指毛泽东)肯定地说,在由于朝鲜事件而出现新战争的情况下,中国国内将会出现极大的不满情绪,因为国内非常渴望和平。……这个问题只能由中国同志来决定。该致电表明:①斯大林要求中国出兵朝鲜 ②中国决意参加朝鲜战争③中国的战略重点在台湾而不在朝鲜 ④美苏战略争夺的重点在东亚
A.①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指挥官克拉克说“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威胁性。”这句话说明 ( )
A.美国承认在战争中失败 | B.中国取得胜利 |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D.中朝力量增强 |
(12分) 地缘理论启示我们,在研究我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时,必须高度重视与我国紧密联系的东北亚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形势图(两幅)与“三八线”(北纬38度线)标志
材料一表明,“二战”后的朝鲜历史与“三八线”紧密相关。请以“三八线”为关键词,概述1945—1953年朝鲜半岛的历史。(6分)
材料二 日本在战败的废墟上崛起,成为战后东亚发展进程中的“头雁”,其发展模式和经济成就对东亚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影响。(据北京大学出版社版《世界文明史》下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并指出“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政治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