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是二十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代名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重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材料二 历史漫画与地图
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英、法核试验场分布图
材料三 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得到切实遵循。
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一一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就如何处理国际关系、避免“冷战”再次出现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当代大国角力下的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试举三例,美国的战略意图在二战后初期基本实现的表现。
(2)结合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分析美国在这一时期是否能够实现其材料一中的战略意图及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二 希拉里·克林顿在接受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对她的国务卿提名进行的审查时说:“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而没有美国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
——2009年1月15日新华网专稿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是指什么?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承担大国“责任”采取了那些措施?这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对比材料一、二,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46页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有何具体表现?
(3)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状态,不如此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整个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就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的演讲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怎样的战略意图?为达此目的,美国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出现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③从经济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美国“不能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的原因。为此,美国采取了战略收缩政策,这一政策对当时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结合史实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战后,同盟国对法西斯德国和日本的不同处理方式,分析说明至今一些日本人不肯承认日本在二战中罪责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尔干半岛和中东地区,历来被英国视为大英帝国的生命线。大战结束前后,美国利用种种借口,千方百计渗入这个连结欧亚两大洲的重要战略地区……1947年2月21 日,英国向美国国务院发出了结束援助希、土的照会,声称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使英国在3月31 日以后无法继续向希腊、土耳其两国提供援助。英国强调希、土面临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根本无力维护“民主制度”,由于希、土在军事和战略上的重要性,西方国家决不能眼看它们落入苏联控制之下。
材料二: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读了一篇咨文,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他说:“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他要求国会向它们提供援助。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
材料三:其实杜鲁门主义从来没有规定过什么“地理界线”。杜鲁门自己就认为“, 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必须进行干涉。1947 年5月22 日,援助希、土法案
经参众两院通过,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出现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三中,你可以看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这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在杜鲁门主义的政策指导下,美国在欧、亚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近代史上的美国和现代史上德国都出现过一次严重的分裂,概括美德分裂的主要原因。说明林肯为维护统一所作的努力和德国最后走向统一的方式和实现统一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观察下面两幅欧洲地图,回答问题:
(1)第一幅欧洲地图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2)第二幅欧洲地图根第一幅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