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因为该计划主要
A 促成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B 导致世界政局不稳定
C 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 造成了德国分裂
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最主要的特点是
A.欧洲主导 | B.美苏主导 |
C.一超多强 | D.三足鼎立 |
下边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来吧,小鱼!”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可能包括 ( )
A.英国 | B.法国 | C.联邦德国 | D.民主德国 |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A.马歇尔汁划 |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C.关贸总协定 | D.杜鲁门主义 |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B.马歇尔计划 |
C.丘吉尔“铁幕演说” | D.杜鲁门主义 |
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1860年 |
1870年 |
1900年 |
1970年 |
大不列颠 |
大不列颠 |
美国 |
美国 |
法国 |
美国 |
德国 |
苏联 |
美国 |
法国 |
大不列颠 |
日本 |
德国 |
德国 |
法国 |
德国 |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得益于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
B.美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赶超英法
C.日本战后迅速崛起与美国关系密切
D.全球化使二战后美苏两大市场联系逐渐加强
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建国以来在美国开业的中餐馆数量:1949年约为4300家、1959年约为4500家,而2006年约48000家,超过麦当劳等三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建国初期在美中餐馆数且比较少的原因包括( )
①美国人思想观念保守陈旧 ②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③美国经济出现滞涨状态 ④计经济体制束缚国人出国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被美国发现,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表明 ( )
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 |
B.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 |
C.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 |
D.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 |
1947年2月21日,英国通知美国国务院,英国无力再对希腊和土耳其提供进一步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很快将从希腊撤退,希望美国从4月1号开始承担此前主要由英国在东地中海承担的抵抗共产主义的义务。这说明( )
A.英国放弃了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 | B.美国公开宣布把冷战作为基本国策 |
C.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已转移到美国 | D.美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
二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这一“目的”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B.推行杜鲁门主义 |
C.实施马歇尔计划 | D.缔结关贸总协定 |
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主要原因是( )
A.在“冷战”背景下发生的“热战” |
B.在该战争中,美苏并没有直接对抗 |
C.美国参战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 |
D.朝鲜战争并不激烈,类似于“冷战” |
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 ③马歇尔计划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朝鲜战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材料内容表明( )
A.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经不再以意识形态作为标准 |
B.苏联的解体使得美国要建立它的单极世界 |
C.美国援助复兴西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对抗苏联 |
D.二战后美国企图建立它的世界霸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