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由于韩国在年度例行军事演习中向南北争议海域发射数十枚炮弹,朝鲜随即炮击韩国的延坪岛炮兵阵地,韩国亦还击了80多炮,双方关系急剧恶化。朝韩矛盾由来已久,它的根源是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导致当时朝鲜半岛分裂的罪魁祸首是
A.美苏冷战 | B.日本侵略 | C.朝鲜内部矛盾 | D.朝鲜内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 B.具有“冷战”色彩 |
C.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 | D.加剧了西欧内部的矛盾 |
《毛泽东传》中写道:“在这场危机过后,(苏联)很快就迁怒于中国,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原则立场。这个讲话,成了苏联对中共发起新一轮围攻的信号。”这场危机是指
A.越南战争 | B.柏林危机 | C.朝鲜战争 | D.古巴导弹危机 |
二战后,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 )
A.与雅尔塔会议直接相关 | B.是美苏全面冷战的产物 |
C.是北约和华约对峙的结果 | D.是反法西斯斗争的结果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下表为苏、英两国关于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苏、英关于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1944年10~11月)
苏联在东欧的影响 |
丘吉尔与斯大林协定(10月9日) |
莫洛托夫第一次修改意见(10月10日) |
莫洛托夫第一个“一揽子计算”(具体时间不详) |
莫洛托夫第二个“一揽子计算”(具体时间不详) |
莫洛托夫第三个“一揽子计算”(具体时间不详) |
莫洛托夫最后提议获得接受 (11月) |
匈牙利 |
50 |
50% |
75% |
50% |
75% |
80% |
南斯拉夫 |
50% |
50% |
75% |
50% |
60% |
50% |
保加利亚 |
75% |
90% |
75% |
90% |
75% |
80% |
罗马尼亚 |
90% |
90% |
90% |
90% |
90% |
90% |
希腊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注:莫洛托夫时任苏联外长
表中数据说明
A.军事实力决定东欧势力范围的划分
B.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格局由此奠定
C.苏英的妥协奠定了东欧的战后格局
D.大国强权政治决定弱小国家命运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一般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
C.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 D.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
二战后初期,罗伯特 · 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
A.英国 | B.美国 | C.苏联 | D.日本 |
“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因为该计划主要
A 促成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B 导致世界政局不稳定
C 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 造成了德国分裂
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最主要的特点是
A.欧洲主导 | B.美苏主导 |
C.一超多强 | D.三足鼎立 |
下边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来吧,小鱼!”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可能包括 ( )
A.英国 | B.法国 | C.联邦德国 | D.民主德国 |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A.马歇尔汁划 |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C.关贸总协定 | D.杜鲁门主义 |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B.马歇尔计划 |
C.丘吉尔“铁幕演说” | D.杜鲁门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