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阻断了西欧从东欧的粮食进口线,加剧了二战后西欧粮食短缺的局面。在不断增长的高失业率、因食品短缺导致的接连不断的罢工以及一些国家的社会动荡下,欧洲经济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美国
A.占领朝鲜 | B.侵略越南 | C.实施马歇尔计划 | D.进行军备竞赛 |
有人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材料表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霸主地位起步的标志 |
B.马歇尔计划有利于西欧经济的复苏和一体化 |
C.布雷顿森林体系为马歇尔计划实施提供保障 |
D.马歇尔计划对于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更关键 |
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直接冲突 | D.“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下边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来吧,小鱼!”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可能包括 ( )
A.英国 | B.法国 | C.联邦德国 | D.苏联 |
二战后,美国准备在欧洲推行一项重要举措,以帮助欧洲战后重建。文件的起草者最初还寄希望于东欧国家加入进来,从而使他们从正在形成的苏联集团中脱离出来。该举措是
A.实施关贸总协定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成立欧共体 | D.提出杜鲁门主义 |
1945年8月,出兵东北的苏联红军要求中共军队迅速进入并控制东北,并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同时,美军在中国华北沿海港口大举登陆,协助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国共两党在东北展开竞争的国际背景是
A.国共重庆谈判破裂 | B.美苏冷战序幕拉开 |
C.美苏战时同盟完全破裂 | D.美苏战后合作开始 |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成立“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对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进行禁运。这表明
A.世界经济危机仍在延续 | B.冷战涉及到国际贸易领域 |
C.冷战有助维护世界和平 | D.冷战导致经济全球化倒退 |
下面图片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出现都是由于( )
A.两极格局框架的奠定 | B.北约与华约的激烈对抗 |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D.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对峙 |
某校高三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二战后初期的美欧关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下列史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C.两极格局的确立 | 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
1945年5月9日,莫斯科人们在纵情欢庆胜利。时任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则发出惊人论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新的战争则刚刚开始。”“新的战争”表现在 ( )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
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 ④发动代理人战争
A.①②④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美国为此采取的对策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 B.改善中美关系 |
C.建立北约 | D.实施马歇尔计划 |
下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
B.揭示了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
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
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
对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国防开支表(单位:10亿美元) 的解读,正确的有
类别 |
1950年 |
1953年 |
1954—1961年 |
1962年 |
1970年 |
美国 |
14.5 |
49.6 |
40.5~47.8 |
52.3 |
77.8 |
苏联 |
15.5 |
25.5 |
26.7~43.6 |
49.9 |
72.0 |
日本 |
- |
0.3 |
0.3~0.4 |
0.4 |
1.3 |
中国 |
2.5 |
2.5 |
0.3~7.9 |
9.3 |
23.7 |
①局部“热战”导致了美国国防开支大幅增加
②冷战格局形成后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在外交上依赖美国的保护
④中国国防开支的加大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有较大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是一幅反映二战后美国某一外交政策的漫画。此漫画反映美国
A.抛出“杜鲁门主义”,以实现称霸全球 |
B.提出马歇尔计划,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
C.组建北约,将欧洲推向对抗苏联最前沿 |
D.确立了美元在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