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 |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C.北约的建立 | D.华约的建立 |
“华莱士是个彻头彻尾的妥协分子。他想让我们解散武装部队,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盲目信任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一帮冒险分子。……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似乎勾结起来,成了国家的危害。”这则写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日记的主人最有可能是美国的
A.丘吉尔 | B.爱因斯坦 | C.杜鲁门 | D.富兰克林·罗斯福 |
学习了《两极世界的形成》之后,就两极格局的影响,某同学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导致了德国与朝鲜的分裂 |
B.导致东欧剧变 |
C.导致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 |
D.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声明中的美国的经济方式渗透是指
A.杜鲁门主义 | B.马歇尔计划 | C.商品倾销 | D.建立北约 |
任新民(1915~),安徽宁国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1949年7月决定从美国回国。此时他可能遇到的情景是
A.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热情邀请 | B.苏联给中国提供研究核武器的技术资料 |
C.敌视中国的美方从中极力阻挠 | D.看电视闻到美苏“冷战”浓重的火药味 |
“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是“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最有可能作出这个“回答”的人是
A.罗斯福 | B.丘吉尔 | C.杜鲁门 | D.尼克松 |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 |
B.宣告“冷战”的开始 |
C.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
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世界的野心 |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建立北约组织 | D.实行军事援助 |
以下历史事件中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是]
A.1949年德国的分裂 | B.1948年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
C.1961—1973年的越南战争 | D.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D.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该图反映的信息有
①美苏关系紧张
②苏联欲与美国“平起平坐”
③战略优势在美国
④美苏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是
A.北约建立 | B.不结盟运动兴起 |
C.欧盟成立 | D.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 |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其“火药味”的表现是
A.朝鲜战争 |
B.海湾战争 |
C.美国轰炸南联盟 |
D.北约轰炸利比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