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总统在1947年3月12日发表的演讲中说:“美国的生活的方式是尊重多数人的意志,其特征是自由体制、代议政府、自由选举、保障个人自由、言论与信仰自由,而且有免于政府迫害的自由,而‘另一种生活方式’以少数人的意志强加于多数人为基础,依靠的是恐怖和迫害、操纵选举、压制人身自由。”杜鲁门总统演讲中所说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指的是( )
A.法西斯主义 | B.社会主义 |
C.民主主义 | D.民族主义 |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 | 提出杜鲁门主义 | B. | 抛出马歇尔计划 |
C. |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 D. | 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美国采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全——它就是保护自由!”为此,美国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发动局部“热战” | D.成立北约组织 |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其中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 )
A.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 | 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 |
C.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 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
1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该材料主要说明了冷战( )
A.导致美苏之间不断上升的军备竞赛 | B.促进不同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 |
C.推动亚非拉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 | D.避免了当时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二战后,中国和朝鲜半岛都面临着分裂和统一的问题,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分裂的背景相同 | B.统一过程中都遇到国际势力的干涉 |
C.两国统一的实质相同 | D.都主张以武力方式解决 |
据报道,韩国近期已向中国方面归还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遗骸、遗物等。回顾历史,下列关于朝鲜战争说法正确的有
①最初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一场内战
②美国组成“联合国军”横加干涉
③以中朝人民的胜利而结束
④是冷战的重要表现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47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支持成立一个在联合国范围内的欧洲联合国”,美国还通过“欧洲统一美国委员会”的组织,支持欧洲联邦主义;丘吉尔号召建立“欧洲合众国”,却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定位为“我们与他们在一起,但不属于他们之中”,要充当欧洲一体化的“朋友和监护人”。材料表明英美在欧洲联合上的主要分歧表现在
A.对马歇尔计划的落实问题 |
B.欧洲共同体主权归属争夺 |
C.两国在欧洲联合中的地位问题 |
D.英美与欧共体紧密联系与否 |
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即主张社会主义阵营协作互助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反映了( )
A.美苏“冷战”意识形态分歧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
B.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
C.苏联轻工业发达,无需融入资本主义市场 |
D.美国陷入“滞胀”,苏联在经济领域加强扩张 |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多数人的意志……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它所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报纸和广播,内定的选举和对个人自由之压制。文中杜鲁门“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的表述暗指哪一国家( )
A.德国 | B.中国 |
C.苏联 | D.英国 |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煤钢联营 |
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
某西方学者说:“1945的和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A.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体系化 |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
C.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 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