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即将举行的大选中会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却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的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的是( )
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 |
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 |
C.两极格局的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 |
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的内部矛盾 |
下列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
B.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冷战”转化为大规模的“热战” |
D.该局面的形成是美、苏两国政治、军事均势状态下的产物 |
二战结束后,丘吉尔把一项举措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这一举措
A.表明美国开始放弃与苏联合作的政策,向共产主义进行反击 |
B.使战后世界出现了两大对立的经济体系 |
C.最初也想以此计划为诱饵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 |
D.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部署初步形成 |
冷战既是一种对外政策,又是一种双方对抗的手段,还是一种国际格局态势。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杜鲁门主义柏林墙北约华约对峙 |
B.雅尔塔体制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
C.一边倒越南战争多极化格局 |
D.马歇尔计划“铁幕”演说欧盟与经互会 |
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在致华盛顿的“八千字电报”中指出: “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国家,他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欧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凯南的这段言论是
A.阻止希特勒的扩张 | B.为“遏制战略”造势 |
C.促成北约的建立 | D.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 |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 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 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
二战后乔治·凯南在《苏联行为的根源》中说:“在今后很长时间内,苏联仍是很难打交道的。但并不是说,苏联要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以便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推翻我们的社会制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面“冷战”不可避免 ②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③“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④“冷战”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对立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杜鲁门认为冷战的根源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
B.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 |
C.二战后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 |
D.共同敌人法西斯被败后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岛链”。此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A.美苏冷战 | B.第一次世界大战 | C.冷战结束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下图所示海报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西欧实现了一体化 |
B.美国努力扶植西欧 |
C.欧洲重视提高妇女的地位 |
D.欧洲社会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
1948年,一批输往欧洲的物资上贴有标签。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C.《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
D.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分区占领柏林,局部热战出现 | B.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对抗 |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华约对峙 | D.西欧走向联合,德国实现统一 |
下图为1997年德国发行的纪念邮票。这表明德国
A.讽刺美国独霸欧洲的野心 | B.揭露美国对苏冷战的实质 |
C.肯定美国援助计划的作用 | D.警示国人勿忘历史的教训 |
牛仔裤是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整个“冷战”时期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尼尔•弗格森《文明》)。“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是
①美苏冷战重点转向经济领域 ②苏联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③“冷战”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④苏联体制束缚,技术落后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据《西方文明简史》,“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开创了一个新的共产党政权,同时加剧了美国对共产主义蔓延的恐惧。此后不久,又一事件将冷战拖人世界范围的争斗,最终导致全球军事同盟体系的建立”。“又一事件”是指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B.朝鲜战争 |
C.古巴导弹危机 | D.北约组织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