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
1946年初,美国外交官凯南首先提出“遏制政策”,被华盛顿当局积极采纳。“凯南本人……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这反映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 )
A.对抗共产主义 | B.争夺世界霸权 |
C.实行政治封锁 | D.采用经济制裁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是历史的产物,是利益冲突国家之间除直接军事冲突之外的全面对抗。“冷战”局面的开始的标志是( )
A.铁幕演说 | B.杜鲁门主义出台 |
C.马歇尔计划制定 | D.北约建立 |
表l为威廉·兰格所著《世界史编年手册》中的内容。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 |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 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 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
1957年12月19日 |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 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
A.美苏两国已经完全控制了世界
B.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C.北约与华约已经进入备战状态
D.美苏冷战格局下新的力量正在孕育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一份咨文,他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都会威胁美国的安全,对此美国必须提供援助,并认为这是美国的伟大责任,随即向希腊和土耳其两国提供了4亿美元的援助。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两极对峙格局下大国关系的体现 |
B.意味着美苏“大国合作”政策的终结 |
C.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 |
D.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A.“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 |
C.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 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 |
下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说明
A.英国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抵制美国政策 |
B.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恢复的重要性 |
C.英国倡议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 |
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 |
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在世界历史上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是经常的而不是自由的……”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美苏两国均想主导战后世界的重建 |
B.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 |
C.战后科技革命使物质财富极大增长 |
D.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建立北约组织 | D.建立经互会 |
1947年至1950年,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两国6.57亿美元。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决定援助中国国民政府4.36亿美元。这两个事件
A.实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图 | B.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C.帮助受援国恢复了经济 | 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 |
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
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 4%的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 |
B.西欧关税同盟的形成阻碍了东西欧联系 |
C.国际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推进 |
D.苏联模式的引入迟滞了东欧现代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