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斯大林这句话中的“战争”指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 B.第二次世界大战 |
C.美苏“冷战” | D.局部战争 |
1946年9月,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克拉克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被美国决策层采纳。其主要内容是:美国应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努力缔造其想象中的世界。这一报告 ( )
A.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
B.标志着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 |
C.为美国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
D.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 |
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认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 | B.“冷战”时期各国并无武装冲突 |
C.美苏两国在利益上避免冲突 | D.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 |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与美苏“冷战” |
B.马歇尔计划与美苏“冷战” |
C.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新经济” |
D.“北约”成立与美苏“冷战” |
下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
B.揭示了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
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
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
二战后,美国提出的“冷战”是指( )
A.战争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对抗形式 |
B.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
C.在欧洲用经济手段,在亚洲用战争手段 |
D.进行核对抗 |
1947年3月l2日美国总统致国会的咨文:“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促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为此,美国
A.实施马歇尔计划 | B.推行杜鲁门主义 |
C.组建北约集团 | D.实行“星球大战计划” |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 B.军事冲突的加剧 |
C.国家实力的消长 | D.敌对意识的淡化 |
二战后的最初几年内,有一些典型文章发表,如《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 洲时代的消失》等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这些发表的文章
A.成功预见了二战后欧洲的发展 |
B.是基于二战对欧洲国家的负面影响 |
C.体现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确立 |
D.说明了欧洲国家整体上已落后世界 |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建立北约组织 | D.建立经互会 |
1947年至1950年,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两国6.57亿美元。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决定援助中国国民政府4.36亿美元。这两个事件
A.实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图 | B.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C.帮助受援国恢复了经济 | 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 |
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
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 4%的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 |
B.西欧关税同盟的形成阻碍了东西欧联系 |
C.国际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推进 |
D.苏联模式的引入迟滞了东欧现代化进程 |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 B.军事冲突的加剧 |
C.国家实力的消长 | D.敌对意识的淡化 |
有史家对世界近代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恰当的是
A.“理性”的时代 | B.“工业”的时代 |
C.“探索”的时代 | D.“冷战”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