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中说: “《共产党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材料表明( )
A.恩格斯过高估计了《共产党宣言》的作用 |
B.《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智慧的结晶 |
C.《共产党宣言》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律 |
D.《共产党宣言》在波兰受到工人欢迎是一种巧合 |
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师夏(1801-1850)在《经济和谐》序言中写道:“政府话动基本限于保证秩序,安全和正义”。“越过这个限度,就是对良心、智力和劳动——一句话,对人类自由的侵占。”这一观点与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相似?( )
A.圣西门 | B.马克思 | C.凯恩斯 | D.亚当·斯密 |
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基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
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 )
A.人文主义 | B.自由主义 | C.空想社会主义 | D.科学社会主义 |
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将《共产党宣言》列为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美国学生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可以了解到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③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④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⑤共产主义社会蓝图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⑤ |
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其中, 标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事件是:( )
A.第一国际成立 |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
C.巴黎公社诞生 | D.《共产党宣言》发表 |
“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些体系”是指
A.人文主义 | B.启蒙思想 |
C.空想社会主义 | D.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人文思想 |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 D.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
“认同”在《辞海》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革命派报纸:《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
——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采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民族国家的认同上有何差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精神文化方面有何共同点?欧洲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存在集体记忆,请结合古希腊罗马史谈谈你的理解。
(3)材料四的认同观是什么?与材料一、二、三的认同观相比有何特点?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以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人对本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日渐迷失,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
A.频繁的暴力革命 | B.虚伪的代议制民主 |
C.先进的生产力 | D.科学的社会主义 |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认为“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前的社会主义者( )
A.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奋斗 |
B.与其他政党斗争目标趋于一致 |
C.推动了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善 |
D.保障了工人阶级政治民主权利 |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将获得的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段话最可能出自
A.《共产党宣言》 | B.《四月提纲》 |
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D.《和平法令》 |
恩格斯在评价某本书时曾说“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阶级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这本书是
A.《共产党宣言》 | B.《资本论》 |
C.《法兰西内战》 |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卡尔·马克思认为,各工业化国家将先于其各自的殖民地爆发革命。他指出,西方资本家正不断将其剩余资金投向殖民地,而在那里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与他那个时代的所有社会主义者一样,马克思认为这些投资将持续下去,并且这些殖民地将成为像其西欧母国那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
马克思也曾预期,随着各殖民地走向工业化和繁荣昌盛,原先西方的制造业中心将会因此衰落,并造成工人失业。这反过来最终会迫使受苦的西方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马克思得出结论: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
今天,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看到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马克思所担心的完全相反。革命的爆发不是在西方,而是在原先西方的殖民地,即现在的第三世界。这样,历史把马克思的结论整个颠倒了过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评材料中关于革命爆发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