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
A.秦御史大夫 | B.西汉刺史 | C.宋同平章事 | D.明布政使 |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
C.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
D.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①展现了2000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②表现了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全国的恢弘气势③体现了秦朝高超的制陶雕塑水平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的暴政(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
B.开创皇帝制度 |
C.建立三公九卿制 |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哪个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
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 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
C.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 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
下列职权相近的一组是
A.秦朝丞相、汉代尚书台、元朝宣政院 |
B.秦朝御史大夫、汉代刺史、明朝按察司 |
C.秦朝御史大夫、唐朝门下省、宋代枢密院 |
D.汉代尚书台、唐朝中书省、元朝中书省 |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可能最适合( )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 | B.秦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
C.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国 | D.1840年以后的中国 |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的完成是在( )
A.公元前21世纪左右 |
B.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
C.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 |
D.公元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 |
下面是秦朝 “九卿”和唐朝 “六部”的职能比较表
秦朝九卿 |
唐朝六部 |
||
奉常 |
主管宗庙、礼仪和教化 |
吏部 |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等事务 |
郎中令、卫尉 |
主管宫廷警卫和宫门屯卫 |
户部 |
管天下土地、户籍、财政收支等 |
宗正、少府 |
主管皇室事务和财政 |
礼部 |
掌管国家典章法度、接待外宾等事务 |
太仆、廷尉 |
主管宫廷御马和司法 |
兵部 |
掌武将选用、兵械 |
典客 |
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
刑部 |
掌管法律、刑狱 |
治粟内史 |
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 |
工部 |
掌管山泽、屯田、工匠、各项工程 |
据此,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专制不断加强 B.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C.机构精简但更高效 D.官僚体制走向成熟
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这表明( )
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
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 |
C.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
D.行政效率逐渐提高 |
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削弱了中央集权 | B.激化了社会矛盾 |
C.打破了世袭特权 | 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