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分封制 | B.行省制 |
C.郡县制 | D.内阁制 |
下表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变化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宋金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州 |
|
路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A.王位世袭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B.皇帝制度确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共同纲领》的制定 |
C.秦的统一湖北军政府的建立解放战争的胜利 |
D.秦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 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
C.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 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
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A.实行郡县制 |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
C.实行分封制 |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
《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
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 | 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 |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 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理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个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置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置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④ |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 B.主张郡县制 |
C.反对中央集权 | D.主张中央集权 |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朕为始皇帝,后世以世计,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材料表明( )
A.秦始皇统一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B.郡县制为秦始皇传位服务 |
C.“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
D.封建帝王以天下为一人的私产最终确立 |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B.实行郡国并行制 |
C.推行三公九卿制 | D.推广行省制度 |
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
A.秦始皇非常勤政 |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
下列有关秦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皇帝任免郡县长官 | B.郡县长官拥有自己的封地 |
C.通过察举制选拔郡县长官 | D.郡县长官可以世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