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獬豸”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辩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下列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带有“獬豸”功能的有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枢密使 ④按察使司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主张分封制 | B.主张郡县制 |
C.反对中央集权 | D.主张中央集权 |
《全球通史》记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秦朝推行郡县制 | B.西周推行分封制 |
C.元朝建立中书省 | D.美国实行联邦制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了度量衡 | B.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
C.创立了科举制 | D.建立了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 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
C.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分封制 | B.三公九卿制 |
C.郡县制 | D.科举制 |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和平崛起 | B.武力掠夺 |
C.制度创新 | D.民主强国 |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 | ①②④ | B. | ②③④ |
C. | ①②③ | D. | ①③④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形成 | B.神权与王权结合 |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 D.王位世袭制确立 |
下列职权相近的一组是
A.秦朝丞相、汉代尚书台、元朝宣政院 |
B.秦朝御史大夫、汉代刺史、明朝按察司 |
C.秦朝御史大夫、唐朝门下省、宋代枢密院 |
D.汉代尚书台、唐朝中书省、元朝中书省 |
下图体现出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B.中央政府机构既配合又牵制 |
C.全国官僚机构体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
D.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
图中的两人在治国方略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根源是( )
A.君主专制与民主法制 | B.奴隶制商品经济和封建自然经济 |
C.“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