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材料,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含义的是 ( )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B.“今海内……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
C.“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D.“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
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A.公元221年 | B.公元220年 | C.公元前220年 | D.公元前221年 |
下列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本特征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 B.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
C.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 |
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
A 都是片面的 B 都是相对进步的 C 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 有利于封建统治
秦朝的郡县制,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主要是( )
A.郡县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职不能世袭 | B.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
C.郡县管理灵活而独立 | D.郡县平级,互相牵制 |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 B.皇权至上 |
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 D.独断性和随意性 |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 |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
C.秦律严苛细密 | D.丞相大权独揽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柳宗元对秦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确立的依据分别是指
A.血缘和地域 | B.部落和姓氏 | C.性别和年龄 | D.种族和国籍 |
秦代“废分封,行郡县”从中央集权的角度来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B.打破了门阀世族的垄断 |
C.去除了部族政治的残留 | D.保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
秦代确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三公”分别是
A.内阁、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 | B.尚书令、侍郎、仆射 |
C.中书舍人、枢密使、三司 | D.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