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到了1971年上半年,美国的过度支出导致了它只剩下了11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这时的欧洲已经积累了500亿美元的黄金。结果这一年里外国人一片惶恐,纷纷涌入银行将美元兑换成黄金。对这一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A.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瓦解
B.美国的黄金支出大大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复苏
C.美国已无力继续支持无条件的黄金兑换
D.美元与黄金挂钩不利于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  )

A.《关贸总协定》签署 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冷战”秩序的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70年代欧洲流行一幅漫画:某乞丐向一妇女行乞,口里喊着“不要美元”,这表明(    )

A.连乞丐都不要美元,表明美元不再是世界货币
B.当时西欧的乞丐有强烈的爱国心
C.美元的中心地位和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D.受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元大幅贬值,退出欧洲市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依据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理论,即“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这表明德国(    )

A.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C.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D.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战前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实现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成立关贸总协定
C.建立世界银行的运行 D.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某国际文件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上述规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
B.有利于稳定世界金融货币的秩序
C.确立了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勾制度
D.确立美国干涉各国货币汇率先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做过如下比喻:如果把组建联合国的设想比喻为战争灾难里产生的建
造诺亚方舟的冲动,那么布雷顿森林体系更像是一个重建圣经中通天塔的计划,货币就是前来造塔的各方人等所操的语言,“官方语言”则被指定为美元,每一种其他“语言”都要求按照一定的方式(汇率)“翻译”成美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旨在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②美元充当了世界货币的职能③各国货币按一定的汇率与美元挂钩 ④否定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选蛋顿森林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以减少贸易壁垒为宗旨
C.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促进了货币领域的国际合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双方支持对世界银行投票权结构进行定期审议,美方承诺尽快完成对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执行董事会改革方案的国内审批。材料表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A.为解决二战后世界贸易争端而设立
B.是布雷倾森林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C.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D.长期被欧美垄断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一次重大历史现象背后都隐藏着金融的秘密。”下列与此相符的史实组合是(    )

A.文艺复兴——金融中心转移至大西洋沿岸
B.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白银主导的货币经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崩溃
D.战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进入1949年,国民党政权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时有覆灭的可能,由政府信用支撑的金圆券自然急速贬值。机关职员领工资拿到金圆券后,马上就换成银元、美钞或黄金,如果稍有延迟,即要蒙受贬值损失。之所以要换成美元主要原因是(    )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C.《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沃尔夫说:“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伴随着经济合作的失败、全球经济的瓦解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并由此加剧了萧条。但是那场大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再也没有下一次”,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与会代表的目标。”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会议旨在解决 (     )

A.经济上的保护主义 B.政治上的集权主义
C.外交上的孤立主义 D.经济上的自由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达成
C.世界银行的诞生 D.马歇尔计划的制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