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无壁垒的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聚集美国费城召开“世界资本主义大会”,发表《资本家宣言》提出:“借鉴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经验,实现股份制的人民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经验,实行从生到死包下来的福利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的计划资本主义。”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表明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全面丧失生命力
B.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权宜之举,带来了七十年代的滞涨
C.借鉴社会主义,健全西方国家制度,带来新的发展
D.根本目的是加强自身实力,与社会主义对抗,体现了冷战思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缺乏早期运作资金的背景下,马歇尔计划通过欧洲主动申请、美国提供有条件援助的方式,使美元全面介入西欧各国的经济结算环节,实际占据了世界货币的制高点。”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推动了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
D.推动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出口金融产品,印钞票,“生产”股票、债券……美国生产100美元的成本是6美分,利润为99.4美元……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各国拿着美元但不到美国买东西,美元永远在美国境外流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国际货币
B.美国利用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操纵世界经济
C.美国利用美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
D.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与19世纪晚期相比促成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力推动
B.重视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
C.福利国家制度确立和扩展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其中,从“英国金融”发展到“美国金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二战后,英国实力大为削弱
B.美国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二战后,美国实力大为增强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霍布斯鲍姆认为:“在1914年至20世纪90年代之间,世界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单一的运作单位。……而旧有以领土国家政治为界定的‘国家经济’,却一落而为跨国性的复杂体。”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以来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B.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C.现代化模式趋同发展
D.“国家经济”丧失独立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体系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B.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
D.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

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
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
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金融体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40年代某国际会议通过的决议写道: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美国经济优势地位
B.援助并发展西欧的经济
C.拓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筹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美国的身影随处可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组织的成立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最能说明(    )

A.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D.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如此则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以下对材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汇率保持稳定,要求国际货币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B.世界贸易需要更多国际货币,所以国际货币国要保持贸易逆差
C.贸易逆差,是导致国际货币贬值的根本原因
D.特里芬难题道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