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一组图片是以二战著名战役为题材的电影宣传海报。其中描写太平洋战争历史进程的是
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未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
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
第二次世界大哉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这说明当时甘地()
A.放弃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B.谴责法西斯侵略,却反对战争 |
C.主张参战,争取民族独立 | D.对世界大战漠不关心 |
阅读以下两幅德国地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对比两图,德国的版图在二战前发生了许多变化。请指出3个变化的地方。结合有关历史事实,概括说明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
(2)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有什么共同的做法?为什么?
(3)作为德国的近邻,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1939年间)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的?
(4)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处理邻国之间的相互关系。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下列对它的描述和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的成立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 |
B.是反法西斯联盟合作的结晶和妥协的产物 |
C.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
D.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
在国际关系中,大国意志往往左右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下列史实中明显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是
①巴黎和会 ②慕尼黑会议 ③雅尔塔会议 ④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②③ |
二战期间公布的一份重要文件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签署这一文件的国际会议其会址位于图中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二战”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这说明丘吉尔
①既痛恨资本主义,也痛恨社会主义
②既反对法西斯主义,也反对苏联政权
③对德国人和俄国人同等仇恨
④站在英国垄断资产阶级的立场和反共、反苏的立场上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1940年德国在西线占领的国家有
A.奥地利捷克丹麦挪威卢森堡 | B.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
C.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 | D.丹麦 挪威 卢森堡荷兰苏联 |
下列关于 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战后的掠夺性和约给战败国埋下了“复仇![]() |
B.战胜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轴心国的侵略气焰 |
C.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未![]() |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未能协调一致,制裁和制止法西斯侵略 |
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根本上是由于:
A.美苏在意识形态方面![]() |
B.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政治格局被打破 |
C.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壮大 | D.美苏形成政治、军事力量的均势格局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9—12题。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右图是二战期间的一位盟国领导人,如果请你为他配上画外音,你会选择下列的哪句台词:
A.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多数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只能用铁和血来解决; |
B.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
C.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 |
D.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我没有什么奉献给大家的,只有热血、汗水与辛劳。” |
下列二战期间通过的文件中,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联合国国家宣言》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江泽民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以下哪些是二战留下的最为珍贵的“历史启迪”: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右图照片中,兴高采烈的伦敦人手中拿着报道德国投降消息的报纸庆祝胜利的场景。据此,该照片当摄于
A.1943年9月 |
B.1945年4月 |
C.1945年5月 |
D.1945年9月 |
右边漫画构图为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他们身后高举的带有镣铐的巨手是苏联的象征。这一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德国突袭波兰后 |
B.《租借法案》通过后 |
C.阿拉曼战役后 |
D.斯大林格勒战役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