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 | B.割占苏台德地区 |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D.进攻波兰 |
有学者在研究20世纪30年代某历史事件时说:“这是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顶峰,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该历史事件应该是
A.九一八事变 | B.“慕尼黑阴谋” |
C.德国武装入侵波兰 |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 |
观察下图,该图反映的是( )
A.日德兰海战 | B.敦刻尔克撤退 |
C.德国入侵苏联 | D.诺曼底登陆 |
下图是有关希特勒与斯大林关系的讽刺性漫画。图中新郎结婚的目的在于
A.化解苏联对德日反共条约的疑虑 | B.方便德国与东南欧独裁政权合作 |
C.壮大德国实力以阻吓美国的干预 | D.免除德国东顾之忧以便对付英法 |
慕尼黑协定产生的影响是
①德国法西斯侵略受到鼓舞,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②致使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实力大增
③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
④波兰对德国丧失了感情,致使波兰迅速灭亡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组织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作出决定:铲除德国、日本的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领管制。这次国际会议的地点应该是图示中的
莫斯科保卫战被称为20世纪“一个冬天的神话”。其理由是( )
①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③粉碎了希特勒闪击速胜的企图
④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39年德国人侵波兰后,有人就一些国家的行为质疑:“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这里的“政策”是指( )
A.孤立主义政策 | B.均势政策 | C.“门户开放”政策 | D.绥靖政策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
A.美国、英国、法国 | B.英国、法国、苏联 |
C.美国、英国、苏联 | D.美国、法国、苏联 |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敦促日本北上进攻苏联,实施预谋已久的战略配合,但日本最终也未能对苏宣战,其原因是( )
①日本打算坐收渔翁之利
②日本认为当务之急是南洋战场的开辟
③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早已失败
④日本深陷中国战场,力不从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为实现侵略制订了诸多计划,下列被希特勒宣称为“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难置一言”的计划最有可能是( )
A.攻打法比的“施里芬计划” | B.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
C.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 D.西北非的代号“火炬”行动 |
“二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德国元首希特勒感到很欣喜“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件重大事件”应该是
A.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
B.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
C.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 |
D.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