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①英国圈地运动 ②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0年秋,泰戈尔对苏联进行访问,他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办法是治病的办法,短期是有效的,但“这种疗法不能持久”。“不能持久”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B.苏联工业落后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C.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经营引发社会动荡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为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位次变化情况表。其变化反映的实质冋题是苏联

 
1928 年
1932 年
1937 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拖拉机
4
2
1
2
1
联合收割机
4
2
1
1
1
煤炭
6
6
3
3
2
电力
10
7
4
3
2
石油
3
2
1
2
1
钢铁
5
5
4
3
2
水泥
8
7
5
4
3
机床
12
6
5
2
1

 
A.无产阶级政权已建立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施
C.计划经济有其自身优势            D.计划经济优于欧洲市场经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为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位次变化情况表。其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苏联(    )

A.无产阶级政权已建立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施
C.计划经济有其自身优势 D.计划经济优于欧洲市场经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苏联工农业产值增长图,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逐步确立
B.片面发展重工业形成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C.苏联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D.工业化极大地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

A.罗斯福新政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
①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②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
③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
④工业化快速得到了实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月革命不仅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的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能体现苏联成为“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的是(    )

A.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C.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D.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材料中的“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指(   )

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发展“混合经济” D.放弃自由市场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资本主义 D.民主集中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则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
①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
③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④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应当

A.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遵循工业化建设的规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斯大林格勒战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