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位西方学者说:“苏联不像罗马帝国是因野蛮族人侵而亡,不像波兰是被贪婪的邻居瓜分而亡,也不像哈布斯堡帝国是被大战的耗损而压倒的。苏联的灭亡是因为它内部组织的古怪器官已不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了。”文中“古怪器官”指的是

A.新经济政策实施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受内外因素的作用,1933年7月《申报月刊》发起的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讨论,共收到3篇短论和16篇专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完全赞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导致这一倾向形成的国际因素是(    )

A.苏俄新经济政策在恢复和发展经济上取得良好效果
B.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卓越
C.经济危机期间欧美民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
D.罗斯福新政中对劳工权益的保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

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
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C.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即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员 B.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经济形势都异常的严峻 D.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由此,我们可判断出苏联完成企业转移的特点是
①战时紧急迁移                 ②以国防工业为主
③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         ④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⑤迁移效率高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下苏联(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口号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② “开垦、开垦、再开垦”
③“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④“延缓速度就是落后”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在思想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式的资本主义。至于第三条路,就是法西斯路线了。”这“三股势力”的典型代表分别对应的是(  )

A.苏联、日本、德国 B.中国、德国、日本
C.中国、美国、德国 D.苏联、美国、日本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曾经断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好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为此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施五年计划 D.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斯大林格勒战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