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
①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②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
③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
④工业化快速得了到实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各项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2年5月美苏条约规定:双方陆基洲际导弹冻结在1972年7月1日水平上,苏联1 618枚,美国1054枚。苏联数量优势得益于(   )

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
B.赫鲁晓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最终将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他将国家从持续70年的停滞和压迫中解救出来”,“他是将自由还给了东欧各国的伟人”。美国总统里根评价的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
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
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   )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
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农业发达的地区,在1932~1933年却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饥荒”。下表3为苏联官方发表的1926~1939年人口统计资料(单位:千人)。对此次饥荒分析正确的是(     )

国家
1926年人口
1939年人口
人口增长数
增长率%
苏联
147,028
170,577
+23,529
+16.0
俄罗斯
77,791
99,591
+21,800
+28.0
白俄罗斯
4,739
5,275
+536
+11.2
乌克兰
31,196
28,111
-3,084
-9.9

A.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乌克兰        B.反映农业集体化问题严重
C.乌克兰经济落后于其它地区        D.说明斯大林模式积重难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着重发展的产业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得出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是

A.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B.党内无特权、党员一律平等
C.体制健全,监督机制完善
D.人民群众对党信任有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B.局部改革斯大林模式
C.部分借鉴新经济政策 D.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大萧条正使西方陷于困境。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独特实验是指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
C.斯大林体制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D.苏联的成功主要是由于大萧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斯大林格勒战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