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  )

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我们没有在库茨涅茨克、扎巴洛克等地建立钢铁联合体,如果我们没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雅宾斯克等地建拖拉机厂,我们就不可能将这些厂直接建成坦克制造厂”。材料说明

A.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冲破了美国的控制
B.“加速发展战略”提升了国家军事实力
C.苏联的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俄国卫国战争的胜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苏联取得这一成就与下列哪一措施无关

A.推行新经济政策 B.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实施农业集体化 D.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前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C.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如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

A.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B.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展开 D.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改善民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使苏联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他地区,苏联领导人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伟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材料肯定了斯大林时期的俄国

A.开创计划经济体制 B.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C.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D.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l

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
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是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水利工程。两者的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A.施工背景 B.建造目的
C.主导力量 D.所起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本,加强对外贸易垄断制,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这种做法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纠正了经济政策的弊端
C.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 D.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①英国圈地运动               ②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④中国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50年代,苏联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但在当时它至少解决了横亘在苏联前进道路上的两个最主要问题:一是生存,二是发展。
——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反思》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置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于不顾,甚至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模式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
——郑易平 龚成《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斯大林格勒战役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