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底,法国政府没有首先邀请英国皇室成员参加诺曼底登陆65周年纪念活动,仅邀请首相布朗参加。这件事引起皇室成员的极度愤慨,他们认为在伊丽莎白女王遭吃“闭门羹”这一问题上,政府相关部门“不仅存在失职,还非常失礼。”英国皇室成员不满的政治依据是
A.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 |
B.国王拥有最高行政权 |
C.国王对内阁首相拥有实际任免权 |
D.议会和内阁必须对国王负责 |
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共和派力量的强大 |
B.君主派力量的强大 |
C.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 |
D.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 |
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这一平衡表现为( )
A.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 |
B.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
C.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
D.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 |
反映以下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 )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
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
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 |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政体多次更迭。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 )
A.封建君主制 | B.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
C.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制 | D.君主立宪制 |
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应分别是( )
项目 |
法国 |
德国 |
国家元首 |
① |
皇帝 |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
② |
世袭 |
国家元首任期 |
任期制 |
终身制 |
政府首脑 |
总统 |
③ |
A.总统、世袭、皇帝 B.总统、世袭、宰相
C.总统、选举、皇帝 D.总统、选举、宰相
有人说法国是“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
A.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
C.民主历程历经艰难 |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
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 )
①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
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④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
A.①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
B.君主派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
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
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
①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
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④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
B.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
D.实行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
“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
A.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
B.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
C.证明法国人革命激情有余但治国能力远不如英、美 |
D.反映出法国忙于应付普法战争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 |
法国巴黎有一个著名的“路易十五广场”,在恐怖统治时期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再易其名为“协和广场”,取意“全国各族和谐、融洽、具有凝聚力”。1814年再次被改回“路易十五广场”。1830年路易·菲利普时代它又重新恢复为现在的名字“协和广场”。这主要说明了( )
A.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 | B.法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
C.法国共和制的道路曲折漫长 | D.法国封建势力疯狂反扑 |
1875年,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宪法规定总统( )
A.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 B.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
C.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 D.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