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族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老三 B.老四 C.老大 D.老二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周时期的文献《礼记·王制》和《礼器》中记载有“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士一”的庙祧制度,这一制度的建设有利于(    )

A.保证宗族的番衍 B.巩固宗法等级制度
C.完善祭祀仪式 D.消除贵族之间争斗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七十年数》:“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    )

A.摧毁了宗法观念 B.发展了分封制度
C.确立了专制政体 D.创立了科举制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巨,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翔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威胁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陈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孺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隋朝的科举制 B.元朝的行省制
C.唐朝的三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笠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斌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盆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
B.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
C.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
D.分割宰相权力,加强封建皇权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最相似的是(    )

A.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
B.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力
C.对中央中枢机构的改革
D.改变官吏选拔办法,实行“八股取士”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特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谭左将军上官莱、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受遗诏辅汉昭帝;而垂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遗诏。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内朝参与政事的决策 B.外朝制约内朝
C.宰相没有地位 D.皇权空前强化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誉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的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纳谏”好像含有限君权的因素,但实际上所谓“纳谏”离开君主无法运转,因为劝谏最终依赖于君主的德行。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   

A.君主纳谏的结果是限制君权 B.劝谏是官僚享有的权利
C.君主纳谏的前提是维护君权 D.官僚劝谏约束了君权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实质,威尔斯在《世界史纲》中指出:“民主的近代观念和希腊城邦的民主大不相同……当时的民主就是平民的政府;这是全体公民的政府,是多数人的政府以区别于少数人的政府。”对材料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参与民主人数多少是古代与近代民主之异
B.古希腊民主是全体公民的民主
C.近代的民主是的少数人的政府
D.古希腊的民主优于近代的民主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雅典城邦的克里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    )

A.五百人议事会 B.民众法庭
C.陶片放逐法 D.平民保民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私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有效解决这一困难,帝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    )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和法国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欧洲,且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但二者在政治制度和政治运行方面有许多区别。有关两国的区别正确的是(    )

A.英国是多党制而法国是两党制
B.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法国是民主共和制
C.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理只对总统负责
D.英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法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国会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
C.中央集权 D.议会至上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中央权力与地方分权结合 B.地方各州自治权不断增强
C.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共和国的真正起始!”这反映的是(    )

A.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B.美国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
C.德国颁布实施1871年宪法
D.法国国民议会通过1875年宪法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这一平衡表现为(    )

A.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
B.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C.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D.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列强曾经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了许多权益,其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

A.开埠通商 B.协定关税 C.割占土地 D.赔偿银两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

A.美国已经取得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经形成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材料二     文武将吏,植自署里,贡从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自秦始王垂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垂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顿烦(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穗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时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时产和其他权利。汉丈帝接受贾谊的“孺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城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硕布救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的立法机构中的代表权是合法政府的基础……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拉做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时由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而且,没有行政机构的同意,立法机构亦不得剥夺目前行政机构依法获得的任何权力。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越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英国)威士敏士达寺是十一世纪爱德华忏悔王创建,到今将近千年,累代皆有增修。录奇的是把各时代的款式,合冶一炉,几乎成了千年来建筑术的博览会。……他们无论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风俗礼节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蜕变,几百年前和几百年后的东西,常常同时并存,却不感觉有一些矛盾。
——梁启超等著《他城》(中国文化名人眼中的外国名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在近代政治制度创新上是如何“一部分一部分地蜕变”的?
材料三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沙及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涵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问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3)据材料三,结合美国的政治制度,列举“有衡”的具体表现。
材料四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香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室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德意志帝国宪法》
(4)据上述材料分别概述英、美、德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作用。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