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各大国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
B.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
C.俄国、奥地利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
D.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
1907年,欧洲各国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大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尽可能人道”的战争行为准则。从以后十年的历史看,这样的“准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阻止战争的爆发 | B.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 |
C.阻止了不人道的武器的研发 | D.有力地宣传了人道主义 |
下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文明受到巨大挑战 | B.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提供时机 |
C.民族主义引起人们的重新审视 | D.维护了欧洲传统国际格局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不包括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 B.军国主义及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
C.多个世界大国的出现及争斗 | D.宗教矛盾的激化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乱了旧的经济体系,加上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垄断程度的提高,使(美国)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种种矛盾和不平衡状态加深。……不光是投机商人大搞股票买卖,普通人也想买股票发财,没有钱就借钱买股票,政府推行方便贷款支持助长股票贸易。……1929年10月,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大跌价为标志,发生了一场世界规模的经济危机。
——徐天新、梁志明《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政府)1933年3月,通过整顿财政金融的《银行条例》;3月,颁布《社会救济条例》,并努力扩大就业机会;5月,促使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并成立了农业经济调整局;6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7月,第一次通过《国家劳工关系法》;8月,第一次通过《社会保险法》。……“新政”的实施不仅缓和了经济危机,而且使美国免于走上法西斯道路。
——李剑杰《论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如果罗斯福真的企图牺牲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来满足无产者阶级的利益,那么资本家就会拿别的总统来代替他。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赫·乔·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29年“世界规模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文中的“暴虐”是指
A.阶级斗争和宗教迫害 | B.宗教迫害和国际侵略 |
C.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 D.国际侵略和民族压迫 |
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B.维护世界和平 |
C.争夺![]() |
D.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在1918年曾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W.E.B.杜波伊斯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世界大战削弱了殖民主义 B.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
C.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D.民族自决原则写进了国联盟约
“在战争的年代里, 我们需要和平 ,在和平的年代里, 我们不需要战争,我们愿铸剑为犁,我们愿枪炮弯曲。”世界逐步走向多极化的今天,和平与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数字记忆】
材料一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材料二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0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广岛又有5350人死于由原子弹爆炸而引发的各类疾病。迄今为止,广岛因受原子弹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达247787人。
(1)根据两则材料归纳战争的危害。一战和二战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究其根源,它们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双方分别是什么集团或组织?
【现实案例】材料三
A巴以冲突 B 阿拉法特 C 中东和平进程
(2)中东问题困难重重。请问一战后英国在巴勒斯坦地区获得什么特权?又是在哪一年终止该权利?上则材料中哪幅图体现了中东问题的关键?
(3)二战后局部战争和冲突仍然不断,严重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请再举一例。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还有哪些?
【历史反思】
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暴力来压迫,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大国崛起》解说词
(4)结合20世纪30年代史实,给上述结论加以例证。
材料四 这是人们已经熟悉的镜头。联邦德国的总理勃兰特向二战中被纳粹德国屠杀的犹太人谢罪。世界舆论评价说,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的双腿,站起来的是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精神。
材料五 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 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
(5)勃兰特的有什么意义?结合材料四、五谈谈为维护世界和平应该怎么做?(3分)
20世纪初,德国极力改变现状,积极备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
英国 |
沙俄 |
法国 |
德国 |
日本 |
美国 |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
14 |
2.6 |
6 |
16 |
1 |
38 |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
3 350 |
1 740 |
1 060 |
290 |
30 |
30 |
殖民地人口(万人) |
39 350 |
3 320 |
5 550 |
1 230 |
1 920 |
970 |
材料二 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家 |
德国 |
俄国 |
法国 |
英国 |
军费开支增长率 |
270% |
110% |
80% |
19% |
材料三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1)依据材料—,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为此,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所采取的措施。
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 | B.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
C.德、俄基本退出争夺 |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
《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些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
A.1907《英俄协约》 | B.1918《布列斯特和约》 |
C.1919年《对德和约》 | D.193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下列关于近代山东问题的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曾被德国划作势力范围 | B.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山东 |
C.《二十一条》使日本侵略山东合法化 | D.巴黎和会上山东主权回归 |
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的主要特点是
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 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 |
C.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 | 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