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有马镫以前,骑者的座位是不牢靠的,中国马镫西传,使得新作战方式成为可能,在这样一种西欧新社会形态中获得了表现:那个社会由武士阶级的贵族政治统治着,武士们被赋予土地,使他们得以一种新颖而高度专门化的方法来打仗。这种贵族不可避免地要发展起来和马上白刃战的风格及其社会风尚相协调的文明形态扣思想格局。
——摘编自《顾准文集》
材料二 耶稣会会士专在结交、说服朝廷和官僚方面下功夫。担任技术专家、导师和外交代表,使自己成为对明朝皇帝和满族皇帝有用的人。耶稣会神父帮助中国人铸造了他们的第一门大炮和议定了他们与俄国的第一份条约。这些做法并没招致大批人皈依天主教,但他们的确赢得了对西方的基督教和科学的尊重……耶稣会坚持认为,(中国)祖先崇拜权仅是一种世俗仪式,旨在保持家族传统的连续性。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则完全相反地认为,它是异教的宗教仪式,与基督教不相容。l745年,罗马教皇最后判耶稣会败诉;这时,中国皇帝早已因这种长期的争吵和偶尔来其朝廷的教皇使节的傲慢无礼而心怀敌意,所以,进行了报复,禁止基督教的一切传教活动。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闭关自守的几个世纪中,日本幕府允许荷兰人在日经商,主要是利用他们了解外部世界情况。……1868年,天皇颁布了一篇警文,着重强调了:“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除旧习,求知识于世界”。1878年创作了一首“文明球歌”,拍球时,让儿童通过背诵被认为最值得采纳的10种东西的名字即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来计算球弹跳的次数。……政府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来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例如,在宗教领域,明治时期的政治家赞成神道教为国教,认为神道教促进了民族统一,激励了爱国主义精神;如果日本想在现代世界中保持原有的地位,这些属性恰恰是必不可少的。
——摘编自《日本近代文明史》
材料四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有益于世界文明的进步。所以,世界上的人们,都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样的世界,才能赢得长久和平与发展。
——人民网
(1)据材料一概括马镫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中的哪些重要成果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耶稣会会士在中国传教方式的特征,并分析基督教传教失败的主要原因。(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看法。(4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回眸】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材料二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⑴ 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的原因有哪些?
⑵ 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所述观点的认识。(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
⑵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的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起到17世纪才常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加尔文的信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据恩格斯的评论
材料二 加尔文提出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
材料三 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执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由长老12人和牧师5人组成……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采取何种形式?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恩格斯为什么称“加尔文的信条只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导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一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扣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一一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四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路德阐述了什么观点?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在这里.如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依据史实,进一步说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对当时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伊拉斯谟
材料二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
材料三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拳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是什么关系?
(3)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选集》
材料三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 基督教认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受蛇引诱,违背上帝神命,偷吃了禁果,这一罪过一直传给人类所有的后代。人一生下来就有罪,这就是所谓的“原罪”。救世主耶稣以自己的牺牲在上帝面前替人赎罪,所以只有信仰上帝,追随耶稣的人才能得救,获得死后永生。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一一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请思考:比较材料一、二,你认为马丁·路德的思想同教会的说教有什么冲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位西班牙官员
材料二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请回答:
(1)天主教是用什么手段维护统治和奢侈生活的?
(2)依据材料二举出宗教裁判所在历史上对科学压制的罪行史实。
(3)在阅读材料回答两题后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
材料二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个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的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的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于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回答,天主教会在西欧起到什么作用?
(2)结合材料2回答,有哪些阶层反对天主教会?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西欧反封建斗争为什么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