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不在乎《圣经》之外设计的律礼”,并导致“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的历史事件是
A.14世纪的文艺复兴 | B.16世纪的宗教改革 |
C.1688年的“光荣革命” | D.18世纪的启蒙运动 |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内容方面的相同点是( )
①世俗权利高于教权 ②禁止向罗马教廷纳年贡 ③取消教廷的最高司法权 ④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有位传教者到了中国,他先剃去头发,穿上僧服,后来又脱去僧服,换上儒服。他把所传的宗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和儒”、“超儒”。为求与中国结合,他不惜修改教规,默许信徒祭拜祖先。与以上传教活动特征相符的教派应该是( )
A.印度佛教徒 | B.伊斯兰教徒 | C.耶酥会士 | D.太平道道士 |
【原创】生活在西方教会大分裂时期的胡斯也是基督教史上最著名的“异端”之一,1415 年康斯坦茨公会议定罪胡斯为异端并判火刑烧死,他的殉道最终引发了胡斯战争。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胡斯作为基督教史上的“异端”是波斯米亚地区宗教改革的领袖 |
B.马丁路德的改革对胡斯改革做出了典范 |
C.从胡斯的结局可以看出,改革的道路总会有流血与牺牲,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 |
D.胡斯的改革对中欧的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
最能准确反映下图历史人物的一组信息是
A.《至尊法案》、君权神授、大举迫害非国教教徒 |
B.《大抗议书》、安立甘教、大举迫害非国教教徒 |
C.《至尊法案》、安立甘教、没收天主教修道院地产 |
D.《大抗议书》、君权神授、没收天主教修道院地产 |
马丁•路德主张一切宗教仪式从简,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A.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
B.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
C.天主教从此在欧洲退出了社会舞台 |
D.欧洲宗教界从此出现了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
《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
加尔文认为“当我们仅从天赋方面看一个人,我们会发现他从头到脚,一无是处。如果在他身上还有一些值得赞扬的,那也来自上帝的恩赐。”由此,他要求人们
①信仰上帝 ②严格道德标准 ③过节俭生活 ④放弃自身奋斗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四位学生对下列古今中外几位历史人物进行专题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商鞅改革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
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④康有为“托古改制”,旨在宣传传统思想文化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②④ |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改革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
改革措施 |
评价 |
A |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
削弱旧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B |
马丁·路德改革:因信称义 |
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
C |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 |
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
D |
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建立新式学堂 |
开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
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