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其目的是
A.打破列强的外交封锁 | B.换取列强的支持 |
C.尽快稳定国内政局 | D.争取列强严守中立 |
下图是一幅清末讽刺漫画。漫画中火车冒出的烟用“中国铁路的现状”六字组成。
解读此图,可从如下角度设问命题:
(1)指出这幅漫画所指的是清末哪一事件?试从清政府对铁路发展的政策,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2)简要分析上述事件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原因,并说明它与武昌起义之间的关系
大清王朝是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统治中国达260多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大清王朝统治中国开始于哪一年?
(2)在两次鸦片战争打击下,为了实现自强,清王朝采取了什么行动?这次行动有何特点?这次行动没有使清王朝富强起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你如何看待光绪帝的变法活动?
(4)在武昌起义爆发后,清王朝的统治为什么很快宣告结束?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
C.实行总统制 |
D.实行责任内阁制 |
下列思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民主、科学 ④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②①③④ | D.②①④③ |
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出现了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论争。论争的焦点之一在于是否
A.实行民主政治 | B.收回铁路、矿山等权力 |
C.废除科举取士制度 | D.仿照西法练兵 |
1912年辛亥革命结束后不久,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辛亥革命
①胜利了,因为建立了中华民国 ②失败了,因为袁世凯窃取了政权
③胜利了,但对袁世凯不太信任 ④失败了,但仍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③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
A.让人民当家作主 |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
阅读下列材料:
1923年,经历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大半个历程的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念》一文中写道:“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如何?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这五十年的俄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苦乐不等……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请回答:
(1)上文中“这个五十年”里,中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重大“进化”?
(2)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中国又在哪些方面“惭愧无地”?
(3)造成中日双方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观念逐渐形成,社会风气也在悄然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大公报》(1902年6月26日)
(1)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新妇女观的哪些内容?
(2)这种新妇女观受到了哪种思想影响?列举近代中国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封建革命。
《近代史研究》载文:“回顾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三次历史活动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特点。”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1949年4月)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2)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的图文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4)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试结合阶级属性对形成上述历史命运的原因作一探究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