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宣统末年,国民革命革到了苏州,清廷在江苏的最高行政长官程德全也起来革命了。他命衙役准备了一根长长的竹杆,到得大堂屋檐下,手起杆举,挑落了几块檐瓦。巡抚衙门前,立即挂起了“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招牌。程德全宣布,革命成功!清廷江苏巡抚大人,立马成了民国的总督。
材料二 1924年初,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1911年的革命虽号成功,而革命政府所能实际表现者,仅仅为民族解放主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材料三 195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 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从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1)材料一反映了辛亥革命之时的一个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请结合所学,解释“情势”。
(3)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认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旧三民主义中有何体现?
(4)根据材料三,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概括当时“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的主要表现。进入到21世纪,“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基本实现,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6月,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奏道:“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戊戌奏稿》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三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无知妄为之风息焉。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各派别政治主张的共同内容。
(2)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是不断发展的。根据上述材料所提供的三个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观点概括指出这一过程。
(3)简要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鲜明的主线之一。所谓现代化,主要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19世纪60、7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经济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有哪些探索?其在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如何?
(2)结合史实分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贡献。
近代的民主政治被赋予新的涵义。在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中,民主政治制度的最高成就是
A.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 B.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 |
C.社会主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 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 |
阅读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
材料二: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请完成:
(1)指出材料的历史背景。
(2)分析材料的性质与意义。
孙中山之所以提出平均地权的思想,主要是为了…( )
A.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
B.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 |
C.解决广大农民的生计 |
D.取得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
中国同盟会的创立,被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 )
A.分散的革命团体走向联合 |
B.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纲领 |
C.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
D.革命有了统一政党的领导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致通过。
——张謇给袁世凯的密电
材料二:1911年2月20日,南北和谈双方签署草约五条,主要内容为确定共和政体;优待清皇室;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
——钱基博《辛亥南北议和别记》
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精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二,解释孙中山为什么在《大总统誓词》中要承诺“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2)材料三中,孙中山提出解职的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三,孙中山与张謇在对待袁世凯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出现时,当地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是( )
十八星旗飘扬在湖北军政府
A.中国同盟会会员 |
B.中国国民党党员 |
C.旧军阀 |
D.立宪党人 |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第一个( )
A.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B.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 |
C.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D.发动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 |
武昌起义的计划被偶然因素打乱,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主要靠的是( )
A.帝国主义的中立政策 |
B.士兵的革命主动性 |
C.清军士兵腐败无能 |
D.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
D.中华民国代表人民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