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山东卷)

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 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 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 北京的朋友邀请他去看京剧演出
D. 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8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 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 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 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 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 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争造成的灾难有目共睹,但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战争有不同的思考和主张。阅读材料:
材料一

图24                  图25
材料二 "战争不仅仅是一种实际上的必要。也是-种理论上的必要,一种逻辑的要求。国家这一概念意味着战争的概念……"
--《大国崛起》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主题?(3分)
(2)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团结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史实说明材料二所宣扬的观点是错误的。(7分)

来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1930年美国的失业人口                   图二大萧条中饥饿的母亲

图三罗斯福和煤矿工人在一起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观念逐渐形成,社会风气也在悄然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大公报》(1902年6月26日)
(1)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新妇女观的哪些内容?
(2)这种新妇女观受到了哪种思想影响?列举近代中国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封建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