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3月8日,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根据宪政原则,参议院的行为
A.变更了政体使社会动荡 | B.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 |
C.防止了专制维护了共和 | D.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材料中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指
A.鸦片战争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
A.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
B.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
唐德刚认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文中的“分水岭”是指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
B.由“学习器物”转入“学习制度” |
C.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 |
D.由“帝制”转入“民治” |
余英时认为中国“上至朝廷的礼仪、典章、国家的组织与法律、社会礼俗,下至族规、家法、个人的行为规范……的一切建制之中”都贯注了儒家的原则,而这一儒家建制整体的迅速崩溃始于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都选择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
B.都选择了民主共和之路 |
C.都试图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
D.都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
“……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该条约规定反映出
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
“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
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 |
B.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 |
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 |
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
下图是一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报纸和图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放军攻占南京总统 ②孙中山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③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 ④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A.①③④② | B.②③④① | C.④③②① | D.②③④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