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实现了民族独立 | B.推翻了封建帝制 |
C.确立了共和政体 | D.增强了民族意识 |
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一文中宣称:“我们要仿照你们的政府而缔造我们的新政府。”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 |
C.“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
D.“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1851年和1911年是我国传统干支纪年中的农历辛亥年,这两年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部分实现政治民主化目标 |
B.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绞杀 |
C.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
D.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发生在1912年,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建立 | B.中华民国成立 |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 D.中国共产党成立 |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 B.中华民国的成立 |
C.清帝下诏退位 | D.《临时约法》的颁布 |
“在1912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文中的“他们”是指
A.维新派 | B.革命派 | C.立宪派 | D.中国共产党 |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 B.体现天赋人权 |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 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
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迫使清帝退位 |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通过一部法律文件对新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设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中华民国约法》 |
C.《中华民国宪法》 | D.《共同纲领》 |
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借用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语的真实意图是
A.反清复明 | B.反满兴汉 |
C.反对封建统治 | D.反对民族压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