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2月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的一封信写到广一旦共和政府建立起来,人民的捐税负担会比现在更重。甚至就这一点而言,共和政府也不可能统治中国。中国面临的最 重要问题是如何筹措外债使国家免于破产。”材料表明
A.中国政治民主化缺乏经济基础 |
B.日本为干涉中国内政制造舆论 |
C.实业救国是共和政府必然的选择 |
D.中华民国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 |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使其他文明不得不效仿它。”中国近代能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说“……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合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符合当时世界之潮流的是
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②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③传播民主自由思想 ④大力开拓世界市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
B.“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
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
《胡汉民自传》载:“同盟会未尝深植于民众,民众所接收者,仅三民主义中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此……而不能使为坚强拥护革命之群众.其责当由革命负之,而亦为当日失败之重要原因也。”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的偶然 | B.三民主义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
C.辛亥革命带有狭隘的民族革命色彩 | D.“排满”口号易于为民众所接受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与1911年辛亥革命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都受到专制统治的压制 |
C.都受到国际环境的重大影响 | D.都推翻了帝制 |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要和平,争民主” |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播共和龙种,收专制跳蚤”这一评论所反映的历史进程是( )
A.从金田起义到天京变乱 |
B.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 |
C.从武昌起义到北洋军阀统治确立 |
D.从国民党一大召开到“四一二”政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说明其最主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A.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 B.限制了袁世凯独载专制 |
C.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D.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
《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
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
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 B.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条件 |
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 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