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
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
A.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 B.辛亥革命的进行 |
C.义和团运动爆发 | D.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
B.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
D.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
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
①在民族主义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②在民权主义方面,倡导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
③在民生主义方面,充实了“耕者有其田”等具体内容;
④提出了扶助农工的政策
⑤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⑤ |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发布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节制资本”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三民主义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所起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①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指导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制定 ④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孙中山与康有为在中国前途与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上,最大的不同在于
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B.实行民主共和体制 |
C.发展资本主义 | D.设议院、兴民权 |
“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 )
A.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
B.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 |
C.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
D.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复辟帝制的基础 |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通过你的解读,孙中山社会革命的纲领是 ( )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C.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立宪派在1910年连续组织的三次请愿活动,尽管遍及16省,参与签名者达20万人,仍以失败告终。他们公开报告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吁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其影响是( )
A.使立宪运动彻底失败 | B.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 |
C.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 | D.列强放弃支持清政府 |
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最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 )
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 |
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 |
C.倡导排满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
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 |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清政府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民主宪法 |
D.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实现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