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踢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这段话主要体现(   )

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
B.宗教改革权至上的思想
C.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
D.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文化的世俗化与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义上是如此。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15世纪初叶,仍为共和制的城市如佛罗伦萨,呈现出一种新的市民意识,即社会责任感。……这个时期,在意大利兴起的绘画、雕刻和建筑的新形式中,可以看出对人间事物的关注与日俱增,这些艺术也反映出一种日甚一日的世俗观念和新的空间观念,直到20世纪早期,它还是欧洲人的思想基础。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哲人们建立一个进步、富裕、和谐的社会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而启蒙运动却彻底地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文化。虽然它并没有摧毁教会制度,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会的影响。启蒙运动的思想颠覆了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用一套以理性建构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不仅如此,启蒙运动促使政治和文化领袖理性地分析社会,并积极地投身于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伟大事业中去。在很多方面,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
——(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新的“世俗观念”的基本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世俗观念与传统基督教价值观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2)与世俗化相伴随的是近代化。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欧洲的世俗化与近代化”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   )

A.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
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
D.个人自由解释《圣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史纲》写道:教廷的敲榨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路德愤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皇的信号。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了(   )

A.罗马教会神权 B.神职人员权威
C.灵魂救赎方式 D.宗教礼仪程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的发展对社会心理层面的时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形式层面的哲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作为整个精神文化核心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民族精神层面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的影响和变革。”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宗教改革主张“教随国定”
B.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
C.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之光
D.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史纲》写道:教廷的敲榨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路德愤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皇的信号。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了

A.罗马教会神权 B.神职人员权威
C.灵魂救赎方式 D.宗教礼仪程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同样的历史活动,不同地域的人或不同时代的人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洪武年间,广东人陈祖义等全家逃於此处(指“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宽为头目,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辄便劫夺财物。至永乐五年(1407年),朝廷差太监郑和等统领西洋大宝船到此处。有施进卿者,亦广东人也,来报陈祖义凶横等情,被太监郑和生擒陈祖义等,回朝伏诛。
——明·马欢著《瀛涯胜览》(马欢曾随郑和三下西洋。本书成书于1451年)
材料二 弗朗西斯·德雷克于1577年一1580年期间作环球航行,不断地作战与抢劫。他带回大量的战利品,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封为贵族。1585年,与西班牙的战争再起,德雷克在加的斯港摧毁了敌国船队,后又率领舰队于1588年与“无敌舰队”作战。
——德尼兹·加亚尔(法国)著《欧洲史》
材料三 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番舶长张琏。广东潮州饶平县人。张本大盗,明嘉靖末作乱,扰广东、江西、福建三省。西籍言嘉靖间有海寇张士流夺据葡人之澳门。殆即琏也。中国人之胜西人,自是始。琏后为官军剿平。已报克获,万历五年,商人诣旧港者,见琏列肆为番舶长。漳、泉人多附之。犹中国市舶官。盖琏虽不称王,实握王权矣。
——梁启超著《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陈祖义和德雷克都曾海外劫掠,两者的结局有何不同?请结合史实,说明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
(2)历史记述能反映记录者的观点和立场。请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关于民间海外活动的记述,指出陈祖义张琏的共性,分析马欢和梁启超观点的差异。
(3)有学者指出,历史研究的本质是选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信仰以外无救赎”,马丁·路德这句话

A.否定了因信称义 B.否定了教皇和教会权威
C.肯定了科学理性 D.肯定了教皇和教会权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世界的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古希腊的教育家们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历史负担。既没有既成的、公认的文化传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路……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对后人只有启示、教益,而没有约束力。
——据张瑞璠 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
材料二  16至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据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明清王朝对教育的控制权体现在什么制度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说,“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对他的言论理解有误的是

A.反对宗教的束缚 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 D.挑战了教皇权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马丁·路德说:“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邪恶之行不能制造邪恶之人,但是邪恶之人行邪恶之事……善功不是凭借着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于人的内心,只有信仰与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马丁·路德此话的主旨是(    )

A.肯定基督教礼拜仪式的作用
B.强调善功对于灵魂救赎的意义
C.善功是信仰的前提而非结果
D.灵魂救赎的关键是自我的信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其著作中论述“文艺复兴的终结”时写道:“为什么130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即哥伦布)和一个德意志人(即马丁•路德)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下列各项表述,能够反映作者观点的是

A.意大利的文艺创作遭到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的扼杀
B.此二人是阻断意大利文艺复兴进程的罪人
C.意大利因此失去了进行文学和艺术创作的财源
D.此二人引导意大利的文艺创作走上邪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至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宗教相关书籍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学者推崇古典作用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