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为了更多地吸引选民,打出了地方改革的旗帜。1835年9月,议会《市镇自治机关法》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市长、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均由投票选举选出。1848年议会通过《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随之加强。1870年政府颁布《教育法》,原由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向民众提供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据1966年的《莫德报告》,地方政府的工作多达3类60余种。1972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令》,新设6个城市郡,每个城市郡都是以一两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系统。英国议会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还于1974年通过地方政府法,建立起地方查弊制度。1985年议会通过新《地方政府令》,力求精简机构,完善地方民主。在日常管理中,地方政府十分注重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地方委员会承担着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工作,经常根据地方议会授权提出报告,采取行动,并可代表地方议会对各部门实行监督。
——阎照祥《英国近现代地方政府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特点。
(2)英国地方政府改革为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提供了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在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joint venture"并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墨菲解释说:"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和增长了知识,同时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美方提到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建立共同家庭",就更不可思议。中方代表团将谈判内容上报中央后,邓小平作了"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办"的批示,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获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方代表最初认为美方"合资经营"的提议不可能实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然三代之世,用钱至少,自秦、汉以後浸多,至於今日,非钱不行。……三代各断其国以自治,一国之物自足以供一国之用,非是天下通行不可阙之物,亦不至费心力以营之。上又明立禁戒,不要使天下穷力远须,故《书》曰'惟土物爱,厥心臧'。《老子》日:t致治之极,民甘其食,关其服,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无所用钱如此,安得不少!後世天下既为一国,虽有州县异名,而无秦、越不相知之患,臂指如一,天下之民安得不交通於四方?则商贾往来,南北互致,又多於前世,金钱安得不多?……汉世犹用金银为币,……至东汉以後,黄金最少,又缘佛、老之教盛行,费为土木之饰,故金银不复为币,反皆以为器用服玩之具。玉自此亦益少,服饰却用金银,故币始专用钱,所以後世钱多。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钱币考》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三代之世,用钱至少”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后世采取“币始专用钱”的原因及主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达拉斯被暗杀,林登约翰逊继任总统。接过了自由主义改革大旗,他继承了肯尼迪自由主义改革遗产,并发扬光大。1964年5月22日,约翰逊在密歇根大学发表了关于“伟大社会”的演讲,在随后18个月的重要讲话和提交国会的立法建议中,约翰逊明确地表达了“伟大社会”改革目标:第一,全力以赴消灭贫困;第二,消除种族歧视,追求社会平等;第三,改善生活质量。约翰逊希望通过改革结束贫困和不公平,使所有人都有机会平等进入美国主流政治经济生活,有机会分享美国的富裕,使每一个美国人都能过上充实、富裕、安详的生活。围绕这些目标,约翰逊在民权、反贫困、医疗和教育、城市改造和建设、改善生活质量等领域发动了全面改革。“伟大社会”改革是基于约翰逊的许多假设的基础上:第一,经济持续增长产生改革所需要的“红利”,在不牺牲中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使所有美国人都有机会共享社会经济繁荣……第四,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善意的权力集中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和支持的……改革的进展并不以约翰逊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改革中,许多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涉及到联邦、州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阶级和集团利益、国家的财力、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等诸多现实问题……约翰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伟大社会”是他的理想目标,这些理想需要在现实中去逐渐地实现,不能脱离现实,而约翰逊将现实理想化了,一些改革措施脱离了美国社会的现实,推进得太快了,太远了,已经超出了自由主义的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弹性范围,约翰逊的退出和民主党在1968年总统选举中的失败标志着“伟大社会”改革的终结。但“伟大社会”改革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王庆安《林登·约翰逊和伟大社会改革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约翰逊总统“伟大社会”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伟大社会”改革为美国留下了哪些遗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61年改革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农村中村社对农民 的控制依然严密。1905年革命 后,俄国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 有制的要求日益强烈,农民暴 动不断。为此,俄国首相斯托 雷平(1906 -1911年在任)制 定了新的土地政策。
1906年11月22日,俄国 颁布法令,准许农民退出村社。
每个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村社拨给退社农民的土地必须在一个地段 内,使之可以成为独立田庄或独家农场。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其购买土地和建立农场之用。但条件是不准许没收贵族庄园……。
1906-1915年,有200余万户农民退出村社。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于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前夕俄国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中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内容,此次改革是什么性质?主要保护了哪些阶层的既得利益?简要阐述斯托雷平改革的影响。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916年,大契丹国成立。立国之后,阿保机发现,国境越来越大,可西部草原上新征服的奚族、室韦,不习惯耕种;投奔的汉人,又不可能去牧马。怎么办呢?他设置了两套平行的行政机构——北面官“以国制治契丹”,保留契丹部落的用人惯例;南面官“以汉制待汉人”,几乎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翻版。一个皇权,两套官制,并行不悖。……废除部落世选制,立长子倍为皇太子,确立皇位世袭制;健全法制,制订契丹第一部法典《决狱法》;……采纳韩延徽等人建议,招募逃亡的汉人垦荒耕作,恢复农业生产。组织人力创制契丹文字,大力吸收汉文化,仿唐代长安,修建皇都,即后来的辽上京;兴建孔庙、佛寺、道观等。
(1)根据材料归纳阿保机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保机改革的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赞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盗之祸。……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
——班固《汉书》
材料二 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确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我近来仔细研究《王莽传》及《食货志》及《周礼》,才知道王莽一班人确是社会主义者。”“王莽实行的五均六管之制,“都是‘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他们的目的都是‘均众庶,抑兼并’。但当那个时代国家的组织还不够完备,这种大计画的干涉政策,当然不能一是收效。”“可以知道当日的政治家确能了解‘国家社会主义,的精义,六管都是民间的‘公共用具’私人自做,势必不能,若让少数富贾豪民去做,贫民必受他们的剥削。社会主义者所以主张把这种‘公共用具’一切收归社会(或国家)办理。这个意思即是王莽的政策的用意,那是无可疑的了。”“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兼并’的人,……两千年来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根据胡适《王莽: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1922年)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班固对王莽及其改制的态度并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胡适对王莽及其改制的态度,分析班固、胡适对王莽及其改制态度差异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20世纪80年代起,拉美多数国家开始实施以贸易自由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外向型发展战略,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市场化的经济体制。
拉美的经济改革主要在以下方面:1.贸易自由化。拉美地区的平均关税已从改革前的44.6%降低到13.1%。2.国有企业私有化。国有企业或直接出售,或公开上市,或由管理人员和雇员购买,或由国家与私人合资。3.稳定宏观经济,降低通货膨胀率,减少财政赤字。4.税制改革。多征国内税,少征外贸税;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降低公司的利润税率;5.劳工制度改革。减少解雇雇员的成本和简化招聘临时工的程序,使雇员和雇主的关系更加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经过十年的改革,拉美多数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结构确实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它们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从内向到外向的转换。基本上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强了拉美各国国民经济的活力,经济有一定的增长,通货膨胀率显著降低,财政赤字减少。但由于收入分配不公越来越明显,社会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许多竞争力弱的民族企业陷入了困境。在降低贸易壁垒后,进口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处于不利的地位。国有企业私有化使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的生产集中不断加强。私有化使失业问题更为严重。
——摘自徐世澄《拉丁美洲国家发展战略的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拉美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拉美经济改革带来的问题,并谈谈对我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挑战。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挑战的原因并扼要说明家庭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明史》卷七十八《食货二》
材料二 在一条鞭法已实行的地区,有的地方官府仍逼使农民从事各种徭役;有的额外加赋,条鞭之外更立小条鞭,火耗之外复加秤头;更严重的是藉一条鞭法实行加赋,有的地区条鞭原额每亩税银五分,崇祯年间为了抗击清军有的加至一钱以上。
廖焕水认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虽符合社会发展和农民利益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合理性,但未能从机制上清除加重赋役的内在原因,没能跳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张勇认为一条鞭法的实施使两税法以来由“度人而税”向“度地而税”的转化进程大大的前进了二步,为清初真正完成这一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胥思省《近十年来一条鞭法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一条鞭法在中国赋税制度演变中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循资格》继承北魏((停年格》的思路,把官资、停替年限和选数结合起来考虑,所奉行的原则是“凡官罢满,以若干选而集,各有差等,卑官多选,高官少选,贤愚一贯,必合乎格者乃得铨授。自下升上,限年摄级,不得逾越”。从根本上讲,它带来的铨选规范,是以牺牲“选贤任能”原则为代价换取的。……两宋时期,循资原则极大地膨胀起来,进而形成了元处不在而又具有赵宋特色的资格之法。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资格之法施行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格之法对中国古代官僚选任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周忱(1381~1453),吉水人。宣德五年,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米法,让人户按照纳税多少平均分担增耗,又请工部颁发铁斛,让各县依式制造。宣德七年,周忱命各府支给,建仓收贮,名日“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可怜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
——摘编自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
材料二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用足。其弊或与商争息,虽刘晏、赵开不免焉。若周忱,止为江南贫民平赋,减耗耳,而疏剔之余,不可胜用。……谁谓理财无大道乎?然忱善用人,其均算苏赋以况钟,条画挽以平江伯迪,知忱所以不劳而功也。
——《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忱财政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教育改革出现两类公立学堂,一曰“皇堂”,二曰“西堂”。“皇堂”保证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由宫内惟一的太师授课。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学。中国文学课要上两个小时,然后是用满族的通古斯语和蒙古语作文。……接下来的课程是在“谙达”(满语,教习皇子皇孙弓马、国语的人)辅导下进行马、步、箭等竞技运动。
“西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外,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中学”教授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西学”则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此类教师虽非国子监毕业,但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满清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西堂”的学生们每月还能从政府那儿领到一笔小小的生活补贴,大约为一元或—元五。另外,他们在学堂还有一间免费的住处。
——摘编自香港记者自由通讯汇编《帝国的回忆》
(1)根据材料,比较清朝“皇堂’’与“西堂”的办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西堂”出现的背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规定条目分明,内容琐碎,如“有暇时常至野外旅行”;“年未满六十岁者,不得设宴祝寿”;提倡“冷水洗浴”、节约运动、升降旗礼、清除垃圾和污水、灭蝇竞赛、禁毒等。“礼义廉耻”是其理论基础,着力服务当前工作一直是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目标。1939年2月,蒋介石在演说中重新诠释“礼义廉耻”,如“义”应该由原来“正正当当的行为”发展成为“慷慷慨慨的牺牲”。
——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
材料二:如果用蒋介石集团当初定下的新生活运动的目标和准则来衡量,三年多的新生活运动既没有能够使“五四”以来日趋没落的儒家文化得以复兴,也没能实现所谓国民食衣住行方面的生活革命……甚至连最基本的整齐清洁也无法普遍做到,当然更谈不上“挽救危亡,复兴民族”。事实上,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前,新生活运动已基本走向衰落,归于失败。
——摘编自关志钢、赵哲《抗战爆发前新生活运动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生活运动的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生活运动失败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1525—1582年)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连续10年担任内阁首辅,期间他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其在内政方面,他上疏请行,提出著名的考成法,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 在他的奏书中有如下两条:
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其二,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上述做法改变了过去三年考察一次地方官、六年考察一次京官的规定,把考察官吏与限时办结事务相结合,并依事务办理情况追究责任人。
——摘编自《张居正传》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考成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考成法”的主要作用及对今天廉政建设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