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 百日维新 B. 戊戌变法
C. 清末新政 D. 预备立宪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拳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材料二: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亭,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2)材料二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3)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一成一败,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避免“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创办的报刊是          

A.《时务报》 B.《民报》 C.《新华日报》 D.《新青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有人谗尔为康党”。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为自己辩护非常高明,其高明之处在于 

A.承认是康党,求得慈禧宽恕 B.承认是康党,为戊戌变法辩护
C.把自己和康党划清界限 D.以退为进,把主张变革的洋务派都牵扯进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国家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光绪帝关于变法有哪些看法?(9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警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牧,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和戊戌变法的失败有何必然联系?(10分)
(2)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戊戌变法的特点有哪些?(5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人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锦衣卫印           图二 军机处内景
材料二 泰西之强,在其政体之善也。其言政权有三:其一立法官,其一行法官,其一司法官。立法官,论议之官,主造作制度,撰定章程者也。行法官主承宣布政,率作兴事者也。司法官主执宪掌律纠愆谬者也。三官立而政体立,三官不相侵而政事举。……今欲行新法,非定三权未可行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三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皇上每日亲临商榷,何者宜增,何者宜改,何者当存,何者当删,损益庶政,重定章程,然后敷布施行,乃不谬紊。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材料一的两幅图,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康有为所说的“制度局”类似于西方国家的什么机构?其主要根据西方的什么学说提出此主张?
(3)材料四和材料五所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与这两次政治制度变革相关的历史大事件分别是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清以来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你如何认识这种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是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200兆之后始也。”“大梦唤醒”的含义主要是指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推行“新政”,“预备立宪”
C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D民共主和,三权分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五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4年6月,从成都飞机场起飞的盟军轰炸机对日本年产钢铁达225万吨、占日本钢铁总产量24%的九州八幡制铁所进行空袭,将日本的钢铁中心变成一片火海。下一有关八幡制铁所创办、发展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创办这一企业的部分经费来自甲午战后的中国赔款
B.建立之初使用的铁矿石主要由中国大冶铁矿提供
C.该企业的创办为近代日本的重工业奠定了基础
D.到二战前夕,这一钢铁企业因技术落后,已被日本更多的钢铁企业取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之政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之政),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国民谓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曰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今日全地球号称强国者十数,除俄罗斯为君主专制政体,美利坚、法兰西为民主立宪政体外,自馀各国则皆君主立宪政体也。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也……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为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故各国宪法,皆首言君主统治之大权及皇位继袭之典例,明君之权限也;次言政府及地方政治之职分,明官之权限也;次言议会职分及人民自由之事件,明民之权限也……不知君权有限云者,非臣民限之,而宪法限之也……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相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摘自梁启超《立宪法议》
材料二 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摘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并以近代东、西方的政体为例,谈谈你对“宪政”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思路开阔、逻辑严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一一《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土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据材料一综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
(2)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它们的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的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