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这说明维新变法( )
A.开创了中国民主与科学的先河 | B.使中国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
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 D.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 B.戊戌政变 | C.清末新政 | D.预备立宪 |
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促进思想启蒙 | B.发展资本主义 |
C.推动政治改革运动 | D.掀起民族民主革命 |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迩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梁所指的产生于巴黎和会后的“这个东西”是
A.国际联盟 | B.对德和约 | C.《四国条约》 | D.美国霸权 |
东南地区维新运动迅速开展的直接原因是( )
A.“公车上书” | B.《中外纪闻》等报刊创办 |
C.上海强学会成立 | D.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
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梁启超此语中的“大梦之唤醒”是指( )
A.义和团运动粉碎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阴谋 |
B.光绪皇帝任用维新派成员变法图强 |
C.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 |
D.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潮兴起 |
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义和团 |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
C.宣传民主共和 | 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 B.企业管理制度 |
C.政治制度 | D.教育制度 |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
—— 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
材料二 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入研究,应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件与人物,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发展变化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云云。
—— 赵春晨《坚持实践第一,重在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
《剑桥晚清史》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这表明( )
A.康有为改革实践将根本改变原有体制 |
B.维新变法理论完全没有付诸政治实践 |
C.康有为主张用革命手段实现政权更替 |
D.维新变法失败原因在于没有群众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