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地区维新运动迅速开展的直接原因是( )
A.“公车上书” | B.《中外纪闻》等报刊创办 |
C.上海强学会成立 | D.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
百日维新时期,法令叠出,所颁诏令未曾提及
A.推行君主立宪制度 | B.设立铁路、矿务总局 |
C.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 D.在京师设立大学堂 |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
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
阅读下列材料: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 “八年于外,列国周游……熟考中外之故,明辨欧华之风,鉴观得失之由,讲求变革之事”。录得其心得如下:
材料一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
材料二 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
材料三 电尤物质之至精新者,精于电者尤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宁百事不办,此必不可缺者也。……今为物质之世界,精于物质者强。……方今新世界之争胜,非以其哲学也,以其物质也。物质大盛者强,物质不强者弱,故我国之专门工学尤要矣。
材料四 物质学者在理财,理财之本,又在官制,官制之本,在人民自治。……此为今日救中国第一政。
——上述材料均选自《康有为遗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康有为反思后提出了哪些救国的新主张?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梁启超此语中的“大梦之唤醒”是指( )
A.义和团运动粉碎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阴谋 |
B.光绪皇帝任用维新派成员变法图强 |
C.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 |
D.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潮兴起 |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爱国救亡的作用
C.“戊戌六君子”的英雄事迹 D.思想启蒙的作用
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义和团 |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
C.宣传民主共和 | 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 B.企业管理制度 |
C.政治制度 | D.教育制度 |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
—— 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
材料二 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入研究,应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件与人物,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发展变化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云云。
—— 赵春晨《坚持实践第一,重在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
《剑桥晚清史》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这表明( )
A.康有为改革实践将根本改变原有体制 |
B.维新变法理论完全没有付诸政治实践 |
C.康有为主张用革命手段实现政权更替 |
D.维新变法失败原因在于没有群众基础 |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
A.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
B.赫德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康有为等人的筹划失败 |
C.赫德认为宣统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
D.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